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在读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真实现状是,随着时代变迁,现在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温顺了。单看政府每年颁布的《犯罪问题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未成年人犯罪率峰值出现在1960年。近年因犯罪和不良行为而被捕的青少年人数逐年减少,犯罪率逐年下降。这样看的话,“团块世代”`在1960年时正值青春期,那时的犯罪率最高。这一代人自幼顽皮肆意,也许与现在的“暴走老人”2,以及近年来老年犯罪率上升的趋势有所关联。 而日本年轻人却随着时代推移变得越来越温顺了。例如,日本之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如今因杀人而被送检的,从年龄段看,最多的是20多岁的年轻人。但在日本,杀人送检率最高的是40多岁,其次是30多岁,20多岁排在其后,位居第三3。行为生态学学者长谷川真理子对20岁这个年龄段数据异常低的情况表示关注。她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年轻人在社会变化过程中采取了规避风险的处世态度。 如果我们粗略概括上述趋势,就会发现当代青年的心态正处于“从对抗社会到疏远社会”的转变中。说起过去的年轻人,从全共斗运动`青年,到不良少年2,他们种种扰乱公众生活秩序的行为倾向于对抗社会,不惜诉诸暴力和犯罪。然而,全共斗学生运动退潮了,随着《道路交通法》的修正,街痞型不良少年的飙车文化受挫,其后,年轻人迅速呈现出了非社会化的倾向。 看数据的话,我们可以发现拒绝上学和选择茧 居的青少年人数在迅速增加,尼特族(neet)3人数在增加,犯罪率呈现下降趋势。除此之外,非婚趋势也很显著。终身不婚率飙升,例如2020年日本男性的终身不婚率为25.7%,女性为16.4%,到达统计峰值。也许有人会说,不结婚与适应社会、交际能力无关,然而,在日本目前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中,一个人如果选择不结婚,他的社会参与度往往严重受限,从这个角度看,不结婚很容易被看作不进入社会,乃至疏远社会。引自第11页除数据外,其他很多关键词也暗示了非社会化的倾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年轻人相关的流行词汇包括御宅、飞特族、尼特族、家里蹲、食草男、穷忙族等,指的都是难以融入社会的年轻人。从这个意义上,这些词可以被视为一组关键词,象征了年轻人的非社会化。 在我看来,上文提到的“非自愿独身者”的犯罪也源于这种非社会化。引自第13页
>
他们之所以强调“我知道自己毫无价值,关于这件事,我比谁都有自信”,是因为不希望就连这份...
在精神科的医疗现场,这些持续自我否定的患者往往给医护留下“难缠”的印象,就连后援者也觉...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