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读她,但我忍不住(一切皆有可能)书评-钻石棋牌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是一个让我在翻开她的书之前,会有点害怕的作者。
别误会,她写的不是恐怖小说。她写的书都是最普通的人的生活。
“那为什么我会怕?”从看她上一本拿了普利策奖的小说《奥利芙·基特里奇》后,我就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这次看她的《一切皆有可能》时,我想到了可能的答案。
她写得毫不留情。生命的痛苦和真相在她笔下,像冬天的落叶树一样清晰。
但还不仅如此。因为坦白说,只要是好小说家,都应该写人内心的冲突,都需要面对生活的痛苦和真相,这没什么特别的。
那为什么我看别的小说不会想要在读她的书时,那种本能的回避感会那么强?哪怕我之后还是会打开去读呢。
可能因为她选择讲述的人物故事,会迫使你看到那些你原本可能无心去看的地方。
比如被家暴被忽视,却无法反抗、无法离开的孩子;比如,经历过战争之后,再也无法回到正常生活的退伍军人;比如,被继父猥亵、成年后无法跟人有肌肤之亲的男人; 比如,在某间屋子里,看上去体面的男主人会在给客人用的浴室装上偷拍摄像头,他的妻子也知道这事,两人会在笔记本上看客人换衣洗澡的录像……
在伊丽莎白的笔下,这一切的疯狂,都隐没在无比平常的生活里。这些人的灵魂在无声呐喊,但无人聆听。每个人光是应付自己的生活已经筋疲力竭了。而斯特劳特把这些叫喊落在了纸上。
《一切皆有可能》当然是致郁的,但同时也很奇妙地,它也是治愈的。
这本书有用到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如果你是马丁《冰与火之歌》的读者,你对这种手法应该很熟悉。简单而言,如果你把全书视为一部漫长连续剧,每章都是一集,所谓的“视点人物”就是该集主角,ta的眼睛就是拍下这集剧情的摄影机。
在某一小节里,你会听说有个老男人,偷了妻子一万美金拿给妓女。在另一小节里,这个老男人成了故事主人公,你会从他的视角看到他所做的选择,以及选择背后的原因。
你会看到战争留给他的内心创伤,看到他的孤独、自我厌恶。在看到儿子和儿媳和睦相处,觉得儿子出色、正派时,他的反应不是“我儿子真像我”这种一般父亲会有的反应。而是,那些儿子身上美好的部分都跟他无关。
他觉得,自己有的只是不堪。你会看到他和妓女之间,温情中又夹杂相互利用的情感。你会听到听到妓女找他借钱时的理由“要去救儿子”。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最妙的地方是,他把钱给妓女之后的那句,不要再联系我,否则打断你的腿。这是故作凶狠的心软。
那些荒谬可笑可怜,甚至可怖可恨的行为背后,是有根源的。小说家让你看到深渊,也看到悬崖峭壁上的红花。你不知道那朵花是下一秒就会被命运之手折断,还是会继续摇摇欲坠地生长、绽放。
动人之处在于,哪怕风大,还是一些花没有倒下。有个人物叫露西,她长大后离开了小镇,在纽约成了作家。我的意思不是说,她是成功者。实际上,她还是会在和家人见面后,惊恐发作。她结婚又离婚,承受着来自子女的不解。
但她是一个有为自己生活做选择的人。在决定离婚前,她有这样的内心独白:“要当作家,必须毫不留情。毫不留情的真正意思,在于牢牢把握自己,即是说:我就是这样,我不会去我不能忍受的地方——去伊利诺伊州的阿姆加什——我不会维持一段我不想维持的婚姻,我要握紧自己,在人生的路上用力向前冲,即使像没头苍蝇一般,我也要走下去!这才是毫不留情,我想。”
整本书来看,写的是小镇人物群像。我是个很爱跳读的人。这本书,我建议你还是从第一页看起,起码先把第一部分《我叫露西·巴顿》看完,之后再去看第二部分《一切皆有可能》。
你看《我叫露西·巴顿》时,你会通过一对母女对话,听到关于小镇居民各种各样的八卦。而到了《一切皆有可能》里,你会近距离看到八卦事件涉及到的人,是如何在生活。
有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安妮小时候很爱去树林里唱歌,父亲严令禁止她去。多年后,父亲老了,精神失常了,会肆无忌惮地抓其他男人的裤裆。安妮才发现,父亲是同性恋。疾病和衰老脱下了他一直掩盖的外衣。而父亲当年不许她去树林,是因为父亲在那里和同性恋人偷情。
安妮的哥哥妹妹,鄙夷父亲的行为,觉得他太丢人了。而安妮觉得自己能理解父亲,书中写道:“有那么一刻安妮感到疑惑,她的哥哥和姐姐,善良、负责、正派、公允,却从来不知道那种会使一个人赌上他所拥有的一切的激情,赌上他视若珍宝却无意中将其置于险境的一切的激情——只是为了能靠近太阳耀眼的白光,而太阳在那些时刻不知何故,仿佛正远离地球而去。”
斯特劳特常常用一个细节就可以勾勒出人物身上迷人的矛盾。比如,走出小镇,成为作家的露西·巴顿,回小镇看望哥哥和姐姐。姐姐刻薄地嘲讽她,说她在演讲里说“作家要写真实的事”,在生活中却如此虚伪。明明不想回来,却用忙做借口。
但因为之前斯特劳特提了一句话,姐姐为了和露西这次见面抹了口红。你会知道,姐姐虚张声势的恨下面,有不易察觉的爱。
就像露西的妈妈,她嫁的男人,从战场回来之后,就开始家暴她和孩子。妈妈对待三个孩子的态度十分糟糕。但如果你知道,她其实可以不要孩子,转身离开,靠手艺吃饭,但她没有。你很难轻飘飘评价她是个坏妈妈。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此书内核,我会用书中这句“我们都是一团糟,我们拼尽所能,爱得并不完美,但这没关系。”
最后分享几句书摘:
1、让我感兴趣的是,我们如何想方设法,感觉自己比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群体的人高出一等。这种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管我们把这称作什么,在我看来,这是我们最卑劣的一面,这种非要找一个对象来贬低的需求。
2、我想,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无意表现得如此卑微。可怜可怜我们吧——这句话在我脑中掠过许多遍——可怜可怜我们每个人吧。
3、你永远无法习惯痛苦,无论别人如何谈论它。但此时,他第一次想到——这真的是他第一次想到吗?——还有恐怖得多的事:那些再也感受不到痛苦的人。他在别人身上见到过——那种眼神深处的茫然,那种定义了他们的残缺。
4、人们必须要决定,真的,决定自己将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