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后,他再次写下最温柔而残忍的动物寓言(吼猴、驴子与梨)书评-钻石棋牌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
韩寒在《后会无期》里写下这句歌词的10年后,关于沉船的谜底终于被揭开了。
海洋技术专家方励在东极岛参与《后会无期》制作期间,从当地渔民的口中听说了沉船的故事。他耗时8年打捞沉船,将过程拍摄成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电影一经公映,便在豆瓣打出超高的9.2分,受到王俊凯力荐,更有不少人将其提前预定为“2024最佳国产片”。
在成千上万条热议中,最打动我的莫过于,制作团队真的在拍摄过程中找到了沉没船只,让本已葬身深海的故事重见天日。
通过艺术记录历史,将尘封的回忆复又推至众人面前,每每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都会分外动容——有些事情已成为过去,却从未真正被湮没。
大屠杀便是这样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母题。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作者扬·马特尔以此为主题,再度推出重磅力作——《吼猴、驴子与梨》 ,延续着让历史不再沉默的努力,以奇诡的想象力抵御残酷与遗忘。
01.
真相:“我的故事没有故事,它基于谋杀的事实”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因文本的复杂性而具有丰富的讨论空间,将关于人性的探讨隐藏在华丽的动物寓言背后。《吼猴、驴子与梨》也秉承了这一写作风格。
表面上看,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有几分惊悚的故事。
作家亨利在前一部作品大获盛名后,写了一本关于大屠杀的新作,书稿却屡遭拒绝。此后,他举家搬迁至另一个城市生活,并通过神秘来信结识了与自己同名的标本师亨利,受邀帮其完善剧本。随着剧本抽丝剥茧地展开,作家亨利的生活也发生着令人不安的微妙改变。
在这第一层故事里,还嵌套了一部剧中剧——标本师的剧本。剧本以吼猴维吉尔和驴子碧翠丝为主角。他们仅仅通过对一只梨的描述,就足以将读者引入一个脆生生、水灵灵,又透着些许诡异的幻想世界。同时,标本师引用了福楼拜的短篇小说《圣朱利安传奇》。书末甚至设立了一个隐藏彩蛋:《给古斯塔夫的游戏》。
阅读时,读者被一团团令人隐约不适的线索牵引着,抽丝剥茧地走入恐怖的深渊,反应过来时,早已置身历史中心。
故事最后,标本师令人震惊的真正身份也得以揭开。
直到读完最后一页,合上书本时,我才知道封面这句话有着多么触目惊心的份量:
“我的故事没有故事,它基于谋杀的事实。”
02.
文本:一部缓慢、迷人的四重奏智力拼图
有读者这样评论《吼猴》:“去除历史的骨架和肌肉,留下最形象生动的皮毛,轻盈地塞进行李箱中。”
这正是扬·马特尔的创新尝试,“艺术就是那个行李箱,轻盈、便携、必备。”,他试图用艺术还原历史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开头,作者先抛来一个钩子——主人公写了一部关于大屠杀的小说,却意外遭遇事业滑铁卢。紧接着扔下一个个迷雾弹,干扰视线:有时是“公园20分钟效应”,有时是兼职演员的“自由职业指南”。在这些日常中,主线紧锣密鼓地推进。四重文本共同构成了一幅缓慢、迷人的智力拼图,邀请读者参与解谜。
扬·马特尔的故事如同万花筒,每转动一次,都有一层新的光斑。
🔸 以寓言形式诠释大屠杀的隐形在场
标本师创作的剧本由两只动物(吼猴维吉尔和驴子碧翠斯)为主角展开,内容几乎通篇为两只动物的对话。故事发生在一件条纹衬衫上,两位主角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残害,并且在故事末尾被虐杀而死。
通过诸多细节,不难看出这个故事隐喻了大屠杀:
条纹衬衫,是集中营中受迫害的犹太人所穿的囚服。
剧本中,恐怖们的手势图,样子很像纳粹礼。
维吉尔所说的“我们都受过那种罪了,怎么还可以有这么漂亮的东西?”也会令人自然地联想到那句,“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但是,更巧妙的点在于,通过对话中两只动物大量的回忆、沉默与哭泣,让读者仿佛切身感受到遭遇暴力后的心理创伤——不知所措、困惑失语、无力、甚至肮脏,从而诠释了大屠杀的隐形在场。
“咖啡馆读报事件之后,维吉尔哀叹说自己的情感都枯萎了。不对,他改口道:应该是一种感情膨胀,就是恐惧,而其他感情全都枯萎了。智力刺激、美学喜悦、静静欣赏、美好回忆、诙谐搞笑——这些全都被恐惧排挤在外,导致他眼神空洞,大多数时候都冷淡漠然。他会成为行尸走肉,就好像没有了住客的房子。”
🔸 以镜像人设警示文字的复杂性
主线故事有两位主角,作家亨利与标本师亨利,他们互为镜像,有着许多相似性,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他们名字相同,还同样关注动物,两人都喜欢将动物设置成自己的故事的主角,作家亨利收养了一猫一狗,而标本师却将死去的动物制成标本,并自诩自己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记录动物的生命。
我的工作实际上是从死亡中获取精华,凝练记忆。
与此同时,他们同样写作了大屠杀主题的作品。然而,作家亨利是想以寓言呼唤人们对大屠杀的思考与铭记,标本师亨利的关注点却自始至终放在动物被屠杀上。直到最后反转之时,维吉尔和碧翠斯的死亡真相被揭开,二人尝试面对历史的价值观完全不同,矛盾被彻底引爆,标本室也付之一炬。
文字是复杂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林奕含曾说“文学是一种巧言令色”。在此,扬·马特尔则警示我们小心语言。同样的题材与体裁,有人写作是叩问人性底线,有人写作无异于罪犯回到犯罪现场,沉溺于伤害他者带来的虚拟的成就感。
🔸 以道德困境破除读者与文本之间的阻隔
在故事的结尾,作家亨利决心将自己的遭遇写作成书,其中包括将标本师亨利的剧本重新书写的工作。他将剧本里标本师未写完的一段游戏一同创作了出来,附在全书末尾。
游戏由13个问题组成。
设身处地的道德困境,从受害者到幸存者,视角不断切换,答案则交由读者来填写。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文字本身的时空阻碍消失了,此刻我们不再是故事的旁观者,而是历史的参与者。
03.
意义:“为了铭记,但同时也是为了继续生活”
悲剧永远无法收尾,就像故事里的翻转书只有两扇“前门”却没有出口——
我们讨论的问题没有终极答案,没有一个封底可以把它漂漂亮亮、恰到好处地封上。
但是讲述记忆,本就是存续生命的方法之一。
如书中所说,
面对一个历史事件,我们不仅仅要为其做见证,也就是说,告诉他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告慰亡灵;我们还得阐释和总结,只有这样,现代人的需求、那些亡灵的子孙后代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因此,在吼猴与驴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一只梨子的质感能有多么迷人:
梨那种脆要诱人得多。它像是给予,又很脆弱。吃梨的感觉就像……就像接吻一样。
我们知道空旷的土地能有多么温柔:
天光将尽。大地和树干被夕阳染成红色。一阵风扫过大地,如骑兵最温柔的冲锋。风中带着香气,夹杂着泥土、根须、花朵、干草、田野、森林、烟雾和动物的味道。
我们也共同度过了濒死前的至暗时刻:
记住:绝境中展现虚假的好心情。分秒必争啊。现在马上高兴起来。我们穿上瓷鞋跳舞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阅读之后,我们终于能更加体会历史的残忍,明白和平的不易,也对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多一分珍重。
趁天气尚好,我们还有机会坐在阳台边,再吃一只青翠的梨吧。
撰文:乘风破浪的饼崽,倩
202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