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翠丝与维吉尔(标本师的魔幻剧本)书评-钻石棋牌
作为扬·马特尔后少年pi时代的首部作品,《标本师的魔幻剧本》堪称加拿大历史上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创下了当时加拿大史上单部小说最高预付款(300万美元)的记录。
写作《标本师的魔幻剧本》是一个漫长而困难,有时甚至令人沮丧的过程,扬·马特尔花费6年时间投入创作,这本书最终完成于2009年马特尔46岁生日之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一本难以理解的书。我已经重写了三次,并且每一部分都修改了无数次。”其间夹杂着大众关于作者才思枯竭、获奖后遗症的猜测,编辑对于小说初稿的否定。扬·马特尔本人对待这本书的看法坚定而积极,他坚守着自己的创作意图,机智地在取舍编辑建议之间寻求平衡点,将自身经历融入角色以期增强小说对读者的吸引力,冷静地认知这本书将不会取得《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成就但仍具有重大价值。
小说出版后,评论家们的看法有着巨大的分歧,有些人认为这部作品是“二十一世纪的《神曲》”“叹为观止”“极其出色”“打破了真实与想象的边界”,有些人认为它“缺乏叙事动力”“对犹太人有冒犯性”。面对争议,扬·马特尔说:“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可以通过想象来理解,这是我对大屠杀的理解。我的每一本书都是以不同方式去理解某种事物的尝试,而前一本书的成功或失败是无关紧要的。我写我想要的书。”
扬·马特尔选择“大屠杀”这个主题并非偶然,自从十岁时在阅读中了解到“大屠杀”他就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他一直希望能够写一本基于想象而非事实解读“大屠杀”的书。他曾说:“在西方,对待“大屠杀”没有别的处理方式。典籍浩繁,但重复性极高,你不停地遇到同样的字眼,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叙事模式。这很像是走一条十分逼仄、没有尽头的长走廊,你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走下去,而且半路没有出口。” 如何不落入传统“大屠杀”文学纠缠于历史与虚构、 真实与想象的窠臼中呢?《标本师的魔幻剧本》是扬·马特尔给出的答案。
《标本师的魔幻剧本》原书名为beatrice and virgil,直译为《碧翠丝与维吉尔》。小说的主人公亨利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创作的关于犹太人“大屠杀”主题的新书因创新受挫。亨利来到另一座城市,收到一个神秘的包裹,因此认识了标本师亨利,并帮助他一起创作剧本,剧本的主角是一只驴子与一只红吼猴——碧翠丝与维吉尔,悬念迭起的故事由此展开……
在《神曲》(扬·马特尔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中,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带领但丁穿越地狱和炼狱,但丁暗恋的女子碧翠丝带他游历天堂。在《标本师的魔幻剧本》中,碧翠丝与维吉尔带领作家亨利,也带领读者们穿越真实与想象的分界,再现“大屠杀”的悲惨本质——人间地狱。
如果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个让人产生信仰的故事,正如小说序言中的老人所言:“我有一个故事,它能让你相信上帝。”那么《标本师的魔幻剧本》从某种程度来说则是在粉碎人们的信仰。碧翠丝与维吉尔身陷无处可逃而又无法言说的恐怖之中,目睹毫无人性的虐杀事件最终被残忍杀害,杀人者轻易改头换面,试图诠释历史,“无须忏悔,同样可以得到救赎”。“大多数人的冷漠,加上少数人的极端仇恨封死了动物的命运之门”,也决定了“大屠杀”中受难者的悲惨命运。
故事的最后,扬·马特尔毫不留情,给出沉重一击,给古斯塔夫的13个游戏,相当地令人不安而惶恐,展示了极端情境下无比艰难的伦理抉择,堪称人类道德和价值的极限考验。这绝非仅仅针对“大屠杀”而言,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只要稍微回溯历史,便可以感同身受,提醒自己永远不要陷入“历史失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