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
- (无心恋战)
- (普照)
- (🦭)
- (眼睛)
- (金缕玉衣)
谁读这本书? · · · · · ·
10月14日 想读
10月8日 读过
10月5日 读过
10月5日 想读
>
>
>
二手市场 · · · · · ·
- 有11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九叶”诗人的诗学策略与历史关联(1937-1949)的评论:
0 江苏
以前对作家群/流派研究一直存在误解,以为群体研究就得作整体化处理,李老师的这本书纠正了我的认知
0 上海
或许放在十多年前的新诗研究里来看,足见作者的一定功力、野心和可能获取的成就之展望,是充实的博论。读遍作者后来的著作能更清楚地看到研究路线和方法的板正,这是双刃剑,如今看来则更显“三板斧”的一些蛮力:论点可能切中要害,但语言的明晰或许变成浅入浅出的粗糙嫌疑,阅读一定篇目后会对论述手段产生怀疑乃至不接受;理论资源取用显得有点光秃秃,或者说,在作者的研究中存在着理论和学术立场的寡头政治乃至一/二/三家独... 或许放在十多年前的新诗研究里来看,足见作者的一定功力、野心和可能获取的成就之展望,是充实的博论。读遍作者后来的著作能更清楚地看到研究路线和方法的板正,这是双刃剑,如今看来则更显“三板斧”的一些蛮力:论点可能切中要害,但语言的明晰或许变成浅入浅出的粗糙嫌疑,阅读一定篇目后会对论述手段产生怀疑乃至不接受;理论资源取用显得有点光秃秃,或者说,在作者的研究中存在着理论和学术立场的寡头政治乃至一/二/三家独大;因此,论者自己最终滑入某种独断的风格,即便他本身可能并非如此。 ()
0 安徽
读的实际是硕论,已见功力。意在反拨非历史化的解法,避免空泛的理论推演,在社会历史与文学史的双重再语境化下理解九叶诗人。提示了诗创造的左翼背景。在具体分析中尤其推重穆旦超越二元的绝望,严厉批评了左翼倾向对诗歌的“污染”。然而是否又有另一个层面的非历史化的嫌疑了呢?试思考所谓政治乌托邦及各种外在压力下诗歌本体发生的变化的种种贬义评判是在怎样的意识形态下得到确认的,如何考虑这种理解对在历史现场的大部分人... 读的实际是硕论,已见功力。意在反拨非历史化的解法,避免空泛的理论推演,在社会历史与文学史的双重再语境化下理解九叶诗人。提示了诗创造的左翼背景。在具体分析中尤其推重穆旦超越二元的绝望,严厉批评了左翼倾向对诗歌的“污染”。然而是否又有另一个层面的非历史化的嫌疑了呢?试思考所谓政治乌托邦及各种外在压力下诗歌本体发生的变化的种种贬义评判是在怎样的意识形态下得到确认的,如何考虑这种理解对在历史现场的大部分人主体性的轻视(是现在的人变聪明了吗)。而作为对照的宗教乌托邦又如何非政治了呢?这里面有着对左翼立场的先见和对西方文学史具体语境的某种简化,这里的问题或许还有对政治的不同理解。 ()
0 山东
博论,还行
0 北京
非常扎实!虽然我是觉得如果真要把穆旦一直追溯到古典哲学影响的话,就相当于因为现代派诗人都经受过浪漫主义的洗礼,所以现代派等同于浪漫派一样………但写法和处理方式都让人深受启发
0 山东
博论,还行
0 安徽
读的实际是硕论,已见功力。意在反拨非历史化的解法,避免空泛的理论推演,在社会历史与文学史的双重再语境化下理解九叶诗人。提示了诗创造的左翼背景。在具体分析中尤其推重穆旦超越二元的绝望,严厉批评了左翼倾向对诗歌的“污染”。然而是否又有另一个层面的非历史化的嫌疑了呢?试思考所谓政治乌托邦及各种外在压力下诗歌本体发生的变化的种种贬义评判是在怎样的意识形态下得到确认的,如何考虑这种理解对在历史现场的大部分人... 读的实际是硕论,已见功力。意在反拨非历史化的解法,避免空泛的理论推演,在社会历史与文学史的双重再语境化下理解九叶诗人。提示了诗创造的左翼背景。在具体分析中尤其推重穆旦超越二元的绝望,严厉批评了左翼倾向对诗歌的“污染”。然而是否又有另一个层面的非历史化的嫌疑了呢?试思考所谓政治乌托邦及各种外在压力下诗歌本体发生的变化的种种贬义评判是在怎样的意识形态下得到确认的,如何考虑这种理解对在历史现场的大部分人主体性的轻视(是现在的人变聪明了吗)。而作为对照的宗教乌托邦又如何非政治了呢?这里面有着对左翼立场的先见和对西方文学史具体语境的某种简化,这里的问题或许还有对政治的不同理解。 ()
0 上海
或许放在十多年前的新诗研究里来看,足见作者的一定功力、野心和可能获取的成就之展望,是充实的博论。读遍作者后来的著作能更清楚地看到研究路线和方法的板正,这是双刃剑,如今看来则更显“三板斧”的一些蛮力:论点可能切中要害,但语言的明晰或许变成浅入浅出的粗糙嫌疑,阅读一定篇目后会对论述手段产生怀疑乃至不接受;理论资源取用显得有点光秃秃,或者说,在作者的研究中存在着理论和学术立场的寡头政治乃至一/二/三家独... 或许放在十多年前的新诗研究里来看,足见作者的一定功力、野心和可能获取的成就之展望,是充实的博论。读遍作者后来的著作能更清楚地看到研究路线和方法的板正,这是双刃剑,如今看来则更显“三板斧”的一些蛮力:论点可能切中要害,但语言的明晰或许变成浅入浅出的粗糙嫌疑,阅读一定篇目后会对论述手段产生怀疑乃至不接受;理论资源取用显得有点光秃秃,或者说,在作者的研究中存在着理论和学术立场的寡头政治乃至一/二/三家独大;因此,论者自己最终滑入某种独断的风格,即便他本身可能并非如此。 ()
0 浙江
对于“九叶”诗人的研究既有史料学的形成史考察,也有比较文学、新批评角度下诗歌解读,最终指向了“九叶”诗人在新诗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性,写得相当好。此外,本书中许多下标点的句子的思考方式也值得一学。
0 江苏
以前对作家群/流派研究一直存在误解,以为群体研究就得作整体化处理,李老师的这本书纠正了我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