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个社会病了,所有人都得了一场精神流感!
一个发着烧的家庭,一个狂热的世界,正等着一颗神奇的药丸和微小的爱。
-------------------------------------------------------------------------------- -----------------
【内容简介】
后苏联时期的叶卡捷琳堡,一种可怕的流感正侵袭着彼得罗夫一家。家庭成员各自隐藏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彼得罗夫是一个28岁的修车工,也是一个不被看好的业余漫画家。他患上流感后,在酒精和阿司匹林的双重作用下,危险地行走在谵妄与癫狂之间,犹如在马雅可夫斯基笔下的《城市大地狱》中神游。于此同时,他的前妻彼得罗娃正试图遏制内心积压已久的杀气。
在彼得罗夫夫妇狂热的大脑中,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记忆碎片与西方流行文化交织,意识形态与商业广告并存,陀思妥耶...
这个社会病了,所有人都得了一场精神流感!
一个发着烧的家庭,一个狂热的世界,正等着一颗神奇的药丸和微小的爱。
-------------------------------------------------------------------------------- -----------------
【内容简介】
后苏联时期的叶卡捷琳堡,一种可怕的流感正侵袭着彼得罗夫一家。家庭成员各自隐藏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彼得罗夫是一个28岁的修车工,也是一个不被看好的业余漫画家。他患上流感后,在酒精和阿司匹林的双重作用下,危险地行走在谵妄与癫狂之间,犹如在马雅可夫斯基笔下的《城市大地狱》中神游。于此同时,他的前妻彼得罗娃正试图遏制内心积压已久的杀气。
在彼得罗夫夫妇狂热的大脑中,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记忆碎片与西方流行文化交织,意识形态与商业广告并存,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流行乐队相遇。活在“二手时间”里的人们正徒劳地寻找道德的力量。他们用幻想抵抗无力改变的现实,把爱意留在记忆的至深处。
流感的隐喻是将后苏联时期社会,尤其是“锈带”老工业区的破败现状描绘成一种众人难逃的传染病,通过一场流感影射弥漫在俄罗斯普通人中的失落与焦虑。人被无助的感觉、被压抑的梦想撕裂。
苏联解体后,几代人的信仰化为泡影,在痛苦的社会转型期中,普通人陷入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困境,每个人为梦想的破碎付出代价,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而彼得罗夫正是这样一个活在“二手时间”中的人,他用虚构的故事讲述真实的人生。
荒诞的笔触、悬疑的设置、富有快感的叙事节奏,让阅读体验如同嗑药。宛如电影《盗梦空间》一般的嵌套叙事,暗示男主的“多重人格”。评论家称:小说的叙事节奏撼动多年来阅读“正常”作品养成的感知体系。融合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诗歌等体裁,语言令人惊叹的、别具一格,小说结构精密复杂,由几个叙述层次构成,多线推进,使读者在悬疑与迷乱的氛围中逐渐深入。
【编辑推荐】
★荣获2018俄罗斯全国畅销书奖(俄罗斯最负盛名的文学奖之一,此奖项颁给具有高度艺术品质和畅销书潜力的年度最佳作品,每年只颁给一部作品);入围2018年度新文学鼻子奖、2018年俄罗斯大书奖终选名单;俄罗斯现象级小说。
萨利尼科夫为当代俄语文学最瞩目的明星之一,是被誉为“奖项收割机”的当代俄罗斯文学头号编辑部叶莲娜·舒宾娜编辑部的重磅作家之一。萨利尼科夫的力量在于带我们漫游在这种介于谵妄和现实、悬疑和癫狂的虚无之中。他在最小的细节上都展现出悲伤的刻薄和荒诞的幽默。
《彼得罗夫流感》先在读者中引掀起阅读浪潮,小说所涉议题引发俄全网热议。图书出版三个月后,继而轰动俄罗斯文坛。评论家称这部小说为年度文学现象,它在社交网络上被积极讨论,获得了全俄罗斯读者的青睐。
★同名电影由《盛夏》(лето)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执导,入围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金棕榈奖提名,并荣获技术大奖。
这部被影迷直呼“看不懂”的电影,揭示了蔓延在俄罗斯社会各个层面的病症。阿列克谢·萨利尼科夫将后苏联社会的破败状态描绘成一种众人难逃的传染病。在彼得罗夫狂热的大脑中,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记忆碎片与西方流行文化的碎片交织,意识形态与广告并存,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流行乐队相遇。人们徒劳地寻找道德的力量,而活在“二手时间”里被边缘化的人则在不安的现实中游荡。萨利尼科夫这本极具现实意义的小说描绘了疯狂世界中仍残喘着的温柔人性。
★这部小说不仅关于俄罗斯,而且是关于每一个普通人对于幸福的沮丧追求。
“彼得罗夫”是全俄罗斯使用率很高的名字,作者为小说主人公取名彼得罗夫,影射着他是后苏联时期普通人的缩影。彼得罗夫是《二手时间》走出来的人物,他用虚构的故事讲述后苏联时期普通人真实的人生。
一场流感影射弥漫在俄罗斯社会的焦虑与不安。小说传承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塑造了一群在社会转型时期,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失去理想信念和生活方向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他们无法适应社会现实而又无法挣脱社会现实的浑浑噩噩、虚妄荒诞的被损害的生存状态和人格命运。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和社会批判精神,可谓是后苏联时期俄罗斯文学的一部佳作。
【业界评价】
萨利尼科夫的写作风格是独一无二的——新鲜,如创世第一天。他每一步都在挖空读者脚下的土壤,撼动多年来阅读“正常”作品养成的感知体系。
患流感的彼得罗夫一家人在病态的谵妄中遭遇的一切看似偶然的标志,最终构成了毫无冗余细节的匀称结构。邪灵的狂欢与地狱般的惊悚从一切缝隙中渗透出来,仿佛马姆列耶夫和格尔切夫在大跳交谊舞,而果戈理和布尔加科夫在鼓掌喝彩。
令人惊叹的、别具一格的语言,可触可感的物质世界与扑朔迷离的神奇幻境相互交织,让人无从分辨,小说情节究竟是彼得罗夫一家人的流感谵妄,还是世界的魔幻内里的瞬间暴露。但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部杰出的作品,读者的真正节日。
——加林娜·尤泽福维奇,俄罗斯著名文学批评家
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就明白这是一部杰作;当代俄罗斯文学能让你立刻意识到它具有某种极高价值的作品,是非常罕见的。我指的是文学的质量、文学的气味、它的深度,它严格的结构,以及蕴含在这种结构之中不同的情节、人物关系和引用。当然,还有非凡的语言和不同层次问题令人兴奋的呈现。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彼得罗夫流感》导演
从想象和梦想的时代,我们转向失望,意识到生活的荒谬被日常生活的琐碎所侵占。在这个高度工业化的前苏联大城市,居民已经成为消费者,但自1991年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恢复原名以来,心态似乎几乎没有变化。如果剧情发生在酒精烟雾、发烧和疯狂的气氛中,那么这种流感疫情可能是一个国家的症状,这个国家发明了新的需求,但人们继续神志不清地乘坐地板有时有洞的公共汽车。这部悲喜剧兼具通俗性和文学性,也是对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布尔加科夫和多甫拉托夫的致敬。
——艾琳·西尔巴,法国文学专栏作家
萨利尼科夫讲述了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他让读者沉浸在可辨认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的黑暗中,沉浸在五味杂陈的童年记忆中。他沉迷于多重迷乱的叙事节奏,你不会因为这本书而睡着,因为这里的叙述不断被倒叙、撕裂。
——康斯坦丁·米尔钦,俄罗斯文学评论家
这是一个原子化、迷失方向的社会的寓言......
——约尔格·普拉斯, 奥地利广播电台
除了书中的黑色幽默和精彩的对话,从中反应的后苏联事情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不容忽视。
——马丁·g.旺科、克拉丽萨`伯纳,《沃尔堡新闻》
一部富有洞察力的小说,不仅关于俄罗斯,而且是普通人对于幸福的沮丧追求。众所周知,这不仅限于俄罗斯。
——赫伯特·肖恩, 奥地利新闻网
《彼得罗夫流感》就像一个困惑的梦,它可能会变成一场噩梦。怪诞的场景揭示了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气候。
——乌尔里希·吕登瑙尔, swr2电台
彼得罗夫流感的创作者 · · · · · ·
-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阿列克谢·萨利尼科夫,1978年出生于1978年出生于塔尔图(爱沙尼亚),作家、机械师、水管工,记者和翻译,以诗人的身份首次亮相文坛,作品散见于《巴比伦》年鉴、《空气》《乌拉尔》《伏尔加》等大型文学期刊。出版诗集数部,并有《部》《间接》等多部长篇小说。2018年,出版小说《彼得罗夫流感》引发轰动。曾获“文学x光”诗歌奖(2005)、国家畅销书大奖(2018),并获“大书奖”“新文学奖(鼻子奖)”提名。作家现居乌拉尔的叶卡捷琳堡。
从读者中走出来的作家!作品先以连载形式发表于网络引发轰动,因小说所涉话题影射俄当下从而引发热议,继而被誉为“奖项收割机”的当代俄罗斯文学头号编辑部叶莲娜·舒宾娜编辑部(act)的相中,成为当代俄语文学最瞩目的明星之一。
【译者简介】
李春雨
厦门大学助理教授,俄罗斯文学博士,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记忆记忆...
【作者简介】
阿列克谢·萨利尼科夫,1978年出生于1978年出生于塔尔图(爱沙尼亚),作家、机械师、水管工,记者和翻译,以诗人的身份首次亮相文坛,作品散见于《巴比伦》年鉴、《空气》《乌拉尔》《伏尔加》等大型文学期刊。出版诗集数部,并有《部》《间接》等多部长篇小说。2018年,出版小说《彼得罗夫流感》引发轰动。曾获“文学x光”诗歌奖(2005)、国家畅销书大奖(2018),并获“大书奖”“新文学奖(鼻子奖)”提名。作家现居乌拉尔的叶卡捷琳堡。
从读者中走出来的作家!作品先以连载形式发表于网络引发轰动,因小说所涉话题影射俄当下从而引发热议,继而被誉为“奖项收割机”的当代俄罗斯文学头号编辑部叶莲娜·舒宾娜编辑部(act)的相中,成为当代俄语文学最瞩目的明星之一。
【译者简介】
李春雨
厦门大学助理教授,俄罗斯文学博士,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记忆记忆》《地铁2035》等译著6部,学术专著1部。《记忆记忆》被《新京报·书评周刊》《中华读书报》《燕京书评》《文学报》“凤凰网读书”“新浪读书”等十余家媒体评为2020年度好书。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三届力冈俄语文学翻译奖入围奖、“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度译者”等荣誉,入选《青年文学》2022年第7期封底人物。
目录 · · · · · ·
第二章 彼得罗夫的梦
第三章 新年枞树联欢会
第四章 彼得罗娃发疯了
第五章 彼得罗娃平静了
第六章 彼得罗夫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 · · · · · ()
第二章 彼得罗夫的梦
第三章 新年枞树联欢会
第四章 彼得罗娃发疯了
第五章 彼得罗娃平静了
第六章 彼得罗夫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第七章 小彼得罗夫的流感
第八章 成年期待者剧场
第九章 雪姑娘
· · · · · · ()
喜欢读"彼得罗夫流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
17.99元
-
19.79元
-
34.99元
-
35.40元
-
35.99元
短评 · · · · · · ( )
>
彼得罗夫流感的书评 · · · · · · (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1年底,我看了俄罗斯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当年的新片《彼得罗夫的流感》,并震惊于其呈现的视觉想象力,时值口罩期间,为这部电影增添了时下性和话题度,当然影片本身有一定的烧脑特质和可解读空间,导致本片在口碑上的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被俄当局释放不久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彼得罗夫流感》是一部以后苏联时代为背景的小说,描绘了一场可怕的病毒性流感在彼得罗夫一家中蔓延的故事。这本小说以流感的隐喻将后苏联社会的破败现状以及人们的失落与焦虑展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发生在白雪皑皑的叶卡捷琳堡,彼得罗夫一家因流感而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家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后苏联的叶卡捷琳堡,雪积得正厚,气温降得极低。本书主人公彼得罗夫挤在憋闷的公交车里,他的意识被流感折磨得混混沌沌。他碰巧遇到了老熟人伊戈尔,迷迷糊糊地跟着伊戈尔“浪”到了哲学博士后维克多家。随着伏特加一杯杯入愁肠,对话愈来愈尖锐、深入;荒诞却真实的场景在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起俄罗斯文学,一下回想起那个诗歌、小说、戏剧的黄金时代,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茹科夫斯基、普希金、果戈里、赫尔芩、屠格涅夫,还有绕不开的两座大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再到后来白银时代,也是群星璀璨的时期。 但要说现代文学,突然有点卡壳,最先想到的是... ()>
论坛 · · · · · ·
来自 | 1 回应 | 2023-07-17 15:06:22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
-
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
- (张怒)
- (微不足道)
- (世界杯冠军教练)
- (疏狂老鬼)
- (鲸岛)
谁读这本书? · · ·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有118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彼得罗夫流感的评论:
1 广东
我是彼得罗夫,我是伊戈尔,我是谢尔盖,我还是彼得罗娃,我想我更应该是谢尔盖
1 广东
这周心情很糟糕。封面上有一颗药丸,没想到读完之后像闷了一口苦药一样,更难过了,遂大哭一场。现在平静下来,倒也想不清为什么自己那时情绪会如此激烈。不仅是生理上的流感,还是精神上的流感。每个人都在空忙,而生活没有变得更好。萧条而破废的后苏联时代,只有回忆中雪姑娘冰凉的手和幻想上的杀戮才能让彼得罗夫夫妇变得稍微“活得像人”。也感叹电影翻拍得不错,当然,书很深刻。
3 上海
无论是彼得罗夫还是彼得罗娃,在病中都不断闪回过去的记忆来抚慰自己,甚至过期的药(过去)也成了治愈流感(现在)的良方。而最后一节似乎又在告诫读者,记忆是不对等的,你的美好别人的一团糟。
3 上海
“彼得罗夫流感”是弥漫在各个角落的焦虑和不安,漂浮、迷茫、失望,沉默.....体温正常,而精神出走,像一场看不见的高烧,只有我们自己能感受到那灼热与失衡。 流感退却了吗?
3 上海
流感的谵妄最能表达俄罗斯人真实的感受。是一位有立场的作者!👍
0 北京
这是一本属于冬天的小说。新年临近的乌拉尔萧条冷清,人们要不在面无表情地行走,便在对着陌生人吼叫。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记忆像是有三头犬傍身的冥王阿伊德,掌管着冥府,死者不可去,生者不可往。丧失了梦想的人们像游荡在城市中的来自过去的幽灵,要么喝个烂醉,要么顺着冷螺旋的旨意以血为藉。读这本小说前,同名改编的电影以如嗑药后产生的幻觉般的奇幻情节在豆瓣上收获了好口碑。相较于电影,小说没有那么奇幻,有的只是后苏联... 这是一本属于冬天的小说。新年临近的乌拉尔萧条冷清,人们要不在面无表情地行走,便在对着陌生人吼叫。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记忆像是有三头犬傍身的冥王阿伊德,掌管着冥府,死者不可去,生者不可往。丧失了梦想的人们像游荡在城市中的来自过去的幽灵,要么喝个烂醉,要么顺着冷螺旋的旨意以血为藉。读这本小说前,同名改编的电影以如嗑药后产生的幻觉般的奇幻情节在豆瓣上收获了好口碑。相较于电影,小说没有那么奇幻,有的只是后苏联时代的人民对于生活的麻木以及无意义的呻吟。作者的写作方式相当意识流,正向时间线阅读顺序以供参考:九 -> 三 -> 六 -> 四 -> 五 -> 一 -> 二 -> 七 -> 八。 ()
0 江苏
啊 我就是谢尔盖 想要摆脱一切的一切啊
0 江苏
🤲
0 北京
人物关系的安排确实有点妙,读到最后一章时我不得不努力转动自己的头脑并调动正在流失的记忆,好把角色碎片拼装完整。 但还是不得不说,本书的译法有些过于归化了。
0 四川
好看,对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