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热门候选人、莫桑比克国宝级作家米亚·科托的诗性长篇最新译作!
“生命是印上苦涩双唇的一个甜蜜的吻。”一个国家,被侵占,被遗弃,成为一片被土地吞噬的土地,而后又于无尽深渊之上,伴着祖先的呼唤、火烈鸟的飞翔重生。
小镇蒂赞加拉上的谋杀案,如何意外牵引出一部莫桑比克现代史的残酷寓言?一个民族的废墟,又如何始于普通小民的家中?非洲葡语文学的重大创获,在这里你将读到最魔幻又最真实的非洲。
某天,蒂赞加拉镇发生了离奇怪事,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接连神秘地爆炸、失踪,然而除了某个部位,他们没有留下任何尸首碎片,一时间人心惶惶。意大利人马西姆·里斯奉命前往调查。行政长官令“我”任翻译并协助调查。
两人深入小镇,共同经历了各种奇幻的人、事和秘密;“我”亦难以自拔地陷入童年回忆,并在与父亲重逢后,知晓了不仅仅属于这个小镇,更是属于莫桑比克这个国度的难以弥缝的哀伤,不足为外人道的历史以及永恒等待的宿命。
本书是诺奖热门作家米亚·科托的“米亚·科托作品选”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缅栀子树下的露台》,已出版)。小说内容既魔幻,又有现实的残酷,层次丰富,充满诗意。语言口语化明显,并不艰深,有着突出的莫桑比克葡语特征;此外,米亚·科托擅用比拟,小说中散布大量的修辞语句,想象瑰丽,语感流畅,表意鲜明,是当今非洲葡萄牙语文学的重大创获。
“米亚·科托,首先是一位伟大的叙述者。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无论是观念性的还是虚构性的(短篇小说和小说),都以叙述为主。非洲作者通常会讲故事。在我们看来,不同的是,他的故事并不是单纯的案例!他的故事,从根本上说,是有深度的,就像作者所唤起的河流一样。它们把读者引向不可逃避的主观展开。如果不转向我们自己的存在,就没有办法读懂米亚·科托。读米亚·科托的时候,没有办法不想到我们的生活!顽固地我们的记忆跟着她的人物的记忆走。”
——安娜·玛丽亚·哈达德·巴普蒂斯塔
“了不起的……如果他最近的诺伊斯塔特奖有任何迹象表明,[科托]是一位我们......应该阅读的诺贝尔奖得主。”
——《国家邮报》
“米亚·科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莫桑比克的主要作家之一,现在已被公认为葡萄牙语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之一……”
——菲利普·格雷厄姆,《百万人》
“米亚·科托正试图通过重振其语言来解除一种文化的殖民主义枷锁。作为葡萄牙散文大师,他希望一次一个字、一个句子、一个叙事来解除这一负担,在这一努力中,他几乎没有任何同行。”
——robert con davis-undiano,《今日世界文学》执行主任
0 上海
失落大地上的蓄泪诗篇。
0 山西
好看
0 上海
这本像是略萨 马尔克斯
0 河北
米亚·科托的感受力和语言创造力蓬勃旺盛,文字不断生长,不断带领读者拓展对生命边界的认知。但他太喜欢箴言,太喜欢用使用符号和隐喻,有一些如意大利人在爱的召唤下穿越布满雷阵的小径很自然,有一些则让故事显得比较机械,仿佛每一个设定都是用来讲道理的工具。
0 四川
比梦游之地差太多...最后意大利人把报告折成纸鸟还有点浪漫
0 北京
和缅栀子树那本简直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形式和手法,可读来却给我一种高下立判的感觉;这本之直白单薄与生硬让我觉得这是作者毫无新意的自我重复
0 河北
米亚·科托的感受力和语言创造力蓬勃旺盛,文字不断生长,不断带领读者拓展对生命边界的认知。但他太喜欢箴言,太喜欢用使用符号和隐喻,有一些如意大利人在爱的召唤下穿越布满雷阵的小径很自然,有一些则让故事显得比较机械,仿佛每一个设定都是用来讲道理的工具。
0 福建
和其他几本比起来,这一本实在是过于直白了,诗意的语言也掩盖不住的痛苦与创伤。
0 上海
还不错的一本!只是有些时候会感到现实题材如殖民历史和战争等与魔幻现实主义的融合比较生硬
0 上海
战争腐败,整个国家没有了,隐喻或者说就是字面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