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副标题: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书写与想象
原作名: revolutionary waves: the crowd in modern china
译者:
出版年: 2024-6-30
页数: 400
定价: 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08187535
4星 45.0%
3星 31.5%
2星 4.5%
1星 0.9%
-
已在购书单
内容简介 · · · · · ·
· 首部关于现代中国群众书写的深度研究,勾勒“群众”话语的脉络,探索现代知识分子与“群众”的相遇和融合
· 巫鸿、杜赞奇、黄子平、孙江、毛尖盛赞推荐!
————————
此书在我的阅读史上有着重要位置,因为它第一次使我认识到为什么现代是“群众”的时代,“群众”就是现代性。肖铁通过对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理论翻译和视觉文化的分析,清楚显示出“群众”的崛起是中国从传统王朝到民族国家转变中最激动人心的核心叙事之一,不但成为文学家和艺术家不断建构的对象,也通过这种建构获得了超越个人的主体含义,并以其内在的不稳定性造成浮动的张力。 这些讨论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以及思考当下社会和文艺创作都有鲜活的意义。
——巫鸿(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趋于聚集,但历史上社会精英大多质疑这种群体。肖铁相当敏锐地指出,在中国的“现代”时刻,权威知识分...
· 首部关于现代中国群众书写的深度研究,勾勒“群众”话语的脉络,探索现代知识分子与“群众”的相遇和融合
· 巫鸿、杜赞奇、黄子平、孙江、毛尖盛赞推荐!
————————
此书在我的阅读史上有着重要位置,因为它第一次使我认识到为什么现代是“群众”的时代,“群众”就是现代性。肖铁通过对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理论翻译和视觉文化的分析,清楚显示出“群众”的崛起是中国从传统王朝到民族国家转变中最激动人心的核心叙事之一,不但成为文学家和艺术家不断建构的对象,也通过这种建构获得了超越个人的主体含义,并以其内在的不稳定性造成浮动的张力。 这些讨论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以及思考当下社会和文艺创作都有鲜活的意义。
——巫鸿(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趋于聚集,但历史上社会精英大多质疑这种群体。肖铁相当敏锐地指出,在中国的“现代”时刻,权威知识分子试图将人群转变为“群众”——一个自然、顺从地为实现国家进步目标而努力的群体。
群众活动的不稳定现实必然会躲避这类书写的限制,肖铁扎实的研究展示了心理学、文学等领域的知识分子对归属于群众的矛盾心理。即使是当他们义正词严地构建群众“真实声音”的时候,知识分子们的忐忑不安、进退维谷也常常溢于言表。这本书恰逢其时:在世界各地,民粹民族主义的时代再次来临。我们有必要读一读这本关于现代群众起源的杰作。
——杜赞奇(杜克大学东亚研究教授)
“你不问我,我是知道的;你若问我,当我试图回答时,就不知道了。”奥古斯丁这一关于何谓时间的句式无疑可以套用在对何谓群众的诘问上。在众多现代性概念中,似乎还没有哪个概念比群众更难界定的:看似复数实为集合单数,貌似具体实则抽象,既是沉默的被写体亦为能动的暴力装置。作者通过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心理学文本,以美妙的笔触揭示了群众所内涵的现代性悖论。从概念史研究的角度看,本书充满张力的叙述还引申出相反相成的何谓个人的概念,读罢令人掩卷沉思。
——孙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
————————
中国从王朝帝国到民族国家的转变中,群众作为中心概念,成为现代知识分子思考自我和国家,探寻启蒙与革命的想像载体。本书通过对小说、哲学、诗歌和心理学论著的细读,分析现代中国文化与政治想象中群众的核心性和历史性,更把中国群众话语放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全球知识语境下,挖掘被忽视的跨国互动和差异。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综合文学研究、思想史、批判理论和人类科学史,凸显现代人类科学知识的形式、新兴艺术的表现和不断变化的政治诉求之间的纠葛。
现代中国群众话语激发主体性,鼓舞行动,既促进也限制了关于团结的表达,因此同时扩展并约束了大众政治兴起时期政治的地平线。作为第一本关于现代中国文学和思想中群众美学与政治的深度研究,本书审视革命时期现代群集想像的许诺和羁绊,并放眼于后革命时期集体生命的重新思考。
群众的创作者 · · · · · ·
-
作者 /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肖铁,北京人,1979年出生,芝加哥大学博士,现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比较文学系副教授。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集若干,译作有卡佛《大教堂》和巫鸿《废墟的故事: 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群众之心
第二章 非理性的魅惑
第三章 虚构的转变
第四章 孤独的问题
第五章 声音的洪流
· · · · · · ()
第一章 群众之心
第二章 非理性的魅惑
第三章 虚构的转变
第四章 孤独的问题
第五章 声音的洪流
尾声:“我们之外,再没有别人”
参考文献
谢 辞
·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喜欢读"群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
55.00元
-
79.00元
-
108.00元
喜欢读"群众"的人也喜欢 · · · · · ·
短评 · · · · · · ( )
>
群众的书评 · · · · · · (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原文刊于 《文学2020春夏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243-250页。 肖铁教授《革命之涛:现代中国的群众话语》是一本追溯与重构“群众”这一概念从晚清民国不断演进与发展的概念史、文化史与思想史的知识谱系学研究专著。《革命之涛》跨越心理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当很多肉体集合在一块儿的时候,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当人与人的物理距离很近的时候,是否会带来什么精神上、情感上、心理上的改变?”在昨日举行的《群众: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书写与想象》一书新书分享会上,本书作者、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距离我读《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已经过去五年了,当时写过一段书评,但是被和谐了,大概就是某种主义的兴起和泛滥,实际就是核心领导者掌握了群众运动精髓—去个体化与整体符号化。当一个一个的个体,被高度抽象为集体符号后,领导者面对的就不再是有血有肉的生灵,而是一... ()>
论坛 · · · ·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在线试读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
-
6.5分 3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
- (赵舒默)
- (xiaojin)
- (零度)
- (agere)
- (变形守望者)
谁读这本书? · · ·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有362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群众的评论:
1 北京
从鲁迅笔下冷漠的看客,到后来左翼作家笔下的“革命之涛”,现代文学中的”群众“形象总是既熟悉又陌生。本书颇具巧思地将心理、政治、文学各领域知识分子置于同一舞台之上,呈现了不通话语之间的关联和呼应,也映照出革命时代中国思想的演进。精彩纷呈,也颇具启发性。
0 北京
发现群众,发现现代人~ 多年后,有人从文本研究开源,大概也是这个样子。
29 北京
文笔尚佳,内容既不精确,也缺乏足够深度。 讨论文本与文学史的部分,缺乏新见,我疑心是对夏济安的模仿,然而若我没看漏的话,在具体讨论时,作者几乎完全回避了夏对蒋光慈、胡也频、丁玲、杨沫等作家的批评,这实在有些奇怪。 讨论思想的部分,一直在用某种望文生义的文本解读来搅混实际的思考。(朱谦之部分尤其明显) 有心的读者不难看出本书的虚张声势:虽然引用了卢卡奇、本雅明、阿尔都塞和阿甘本,作者本人对阶级辩证法... 文笔尚佳,内容既不精确,也缺乏足够深度。 讨论文本与文学史的部分,缺乏新见,我疑心是对夏济安的模仿,然而若我没看漏的话,在具体讨论时,作者几乎完全回避了夏对蒋光慈、胡也频、丁玲、杨沫等作家的批评,这实在有些奇怪。 讨论思想的部分,一直在用某种望文生义的文本解读来搅混实际的思考。(朱谦之部分尤其明显) 有心的读者不难看出本书的虚张声势:虽然引用了卢卡奇、本雅明、阿尔都塞和阿甘本,作者本人对阶级辩证法的无知仍然暴露出来。 作者不理解阶级辩证法在社会这个绝对中同时既设定阶级意识的能动性,又承认经济的被认识的现实,进而让这个对立显现出来的意义;作者把这个对立庸俗化为理性和情感的对立,还甩锅给本雅明(p119)。 可见作者并不真正理解“来临中的共同体”和“阶级意识”这些学说的意思,当然更不理解黑格尔。 ()
1 湖南
挺模式化的,该有的都有,框架清晰,语言标准,多精彩多好看倒也谈不上,不过可以为下一轮课堂内容提供一些新的材料。革命的情感研究算是鄙学科近年来的热点了,没有特别认真地读过相关文献,所以也不太好判断这一本的位置。
0 北京
朱谦之很有水平
0 北京
前两章对我而言属于扫盲,后四章的文本解读(倪焕之、虹、青春之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胡也频、艾青)的新意不大。 不管是视群众/群众运动/群众心理为病态的高觉敷、张九如,还是将群众思维看作真正革命哲学的朱谦之,看似构想完全不同,但却共同标示出知识分子的位置。文学书写中普罗米修斯想象的转变,要等到在现实中碰壁才能实现。
0 湖北
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追求像留声机一样记录并发出群众的声音,超越个体的“我”并成为时代的透明媒介,而替庶民说话的腹语术是左翼知识分子的惯用手段。
0 广东
要是写成思想史,就更有意思了。
0 北京
借用一句评价是:写得很认真,但写得不算好。作为闲暇阅读和对时代风气的概览还行。
0 广东
总感觉差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