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副标题: 天下帝国经济与政治体系的生成
译者: /
出版年: 2024-8
页数: 248
定价: 70.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isbn: 9787108078223
-
已在购书单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许倬云先生亲自认可的学术代表作之一
自一本书里了解汉代农业的方方面面,天下帝国经济与政治体系的生成,奠基于这种独特的农业模式
概言之,汉代农业的特点是:小农经营的精耕细作方式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塑造出一种独有的农村经济模式
--
中国的统一在汉代得到巩固,而中国文明的发展方向似乎也在汉代确定,通过汉代农业来考察中国农业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倬云
由此,作者在书中详细地分析了汉代农业的种种情况:政府解决人口与土地问题的措施,土地成为被追逐的财富,农民的生计,农业资源,耕种方法与技术,农作之外的选择等。作者强调,中国精耕细作式农业以及以农业为基调的经济,其关键转换点在汉武帝时期。
与通常认为的不同,作者经过考察和分析发现,汉代的农业以小农户的小规模农作和劳力投入密集的精耕细作为基调;且汉代的农作方式具有相当的可调试性,根据时代...
本书是许倬云先生亲自认可的学术代表作之一
自一本书里了解汉代农业的方方面面,天下帝国经济与政治体系的生成,奠基于这种独特的农业模式
概言之,汉代农业的特点是:小农经营的精耕细作方式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塑造出一种独有的农村经济模式
--
中国的统一在汉代得到巩固,而中国文明的发展方向似乎也在汉代确定,通过汉代农业来考察中国农业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倬云
由此,作者在书中详细地分析了汉代农业的种种情况:政府解决人口与土地问题的措施,土地成为被追逐的财富,农民的生计,农业资源,耕种方法与技术,农作之外的选择等。作者强调,中国精耕细作式农业以及以农业为基调的经济,其关键转换点在汉武帝时期。
与通常认为的不同,作者经过考察和分析发现,汉代的农业以小农户的小规模农作和劳力投入密集的精耕细作为基调;且汉代的农作方式具有相当的可调试性,根据时代、政治、经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以及土地本身的状况而适时变动,在不同的具体耕作方式间灵活转换。这种个体农户的精耕细作农业又与市场经济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重商的农业经济模式,天下帝国经济与政治体系的生成也建基于此。
汉代农业的创作者 · · · · · ·
-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196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匹兹堡大学,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讲座教授,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86年当选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2004年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台湾大学“人文艺术类杰出校友奖”,2020年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2023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许先生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上古史、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及中西文化比较。学术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形塑中国》《汉代农业》)等,另有大众史学著作“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及《经...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196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匹兹堡大学,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讲座教授,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86年当选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2004年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台湾大学“人文艺术类杰出校友奖”,2020年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2023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许先生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上古史、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及中西文化比较。学术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形塑中国》《汉代农业》)等,另有大众史学著作“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及《经纬华夏》等数十种行世。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政府对人口和土地占有问题的应对
农业和人民
对土地占有的限制
非经济措施
人口的迁徙和转移
· · · · · · ()
第一章 政府对人口和土地占有问题的应对
农业和人民
对土地占有的限制
非经济措施
人口的迁徙和转移
政府公地的开发
小 结
第二章 土地成了被追逐的财富
工商活动的发展
对工商活动的限制
国家打击豪强
皇帝宠臣与权贵
地方权贵
地主制度的发展
结 论
第三章 农民的生计
地 主
佃农和其他农业劳动力
自耕农和小规模农作
农户的支出
第四章 农业资源
农作物
土壤及其改良
水利灌溉
第五章 耕作方式与方法
农作规模
一年多熟的体系
新耕作模式——代田
新的耕作方法——区种
水田耕作
农 具
小 结
第六章 农作之外的选择
z活动
生产与市场销售
移 民
屯 田
农民起义
小 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
日文著作
西文著作
索 引
译后附言
·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短评 · · · · · · ( )
>
汉代农业的书评 · · · · · · (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的思路主线:人多地少,导致汉代农业开始走向精耕细作。 导论回顾汉代以前即战国时期的农业 铁器工具的广泛应用;出现小型灌溉系统;麦和粟成为基本食粮;确立农作原则(注重农时,深耕的必要性,土地修整,肥料使用,虫害认知),朝着精耕细作发展;开始种植豆类作物以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战国,甚至汉朝最初的一百年都存在“发展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生活,而不是一种以农村为基础的经济”的趋势,而中国的“农业路”在汉朝被确定下来了。许倬云在本书导言中写道,想要“找出两汉时期促使中国转变为农业经济的一些关键因素”。 战国和秦朝出现了两... ()>
论坛 · · · ·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
-
8.1分 238人读过
-
-
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8.6分 237人读过
-
-
7.5分 4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
-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安迪合罕大皇帝)
- (三联众读)
- (巫医哈特)
- (still riv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有14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汉代农业的评论:
0 福建
长时段的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延续到21世纪的汉代农业。
0 福建
长时段的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延续到21世纪的汉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