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出品方:
译者:
出版年: 2024-9-1
页数: 352
定价: 6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9642960
4星 32.1%
3星 8.9%
2星 3.6%
1星 0.0%
-
-
-
已在购书单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凯里·哈德森出生在阿伯丁,这是当时英国最贫困的城市之一。她的童年并不幸福,贫穷、暴力、残酷充斥着她的全部生活,她有着不负责的亲生父亲和继父,从小被妈妈和外婆带大,去过两次寄养中心,辗转于9所小学、5所高中,遭遇了两次性侵,还堕过两次胎。很难想象,这是她18岁生日前经历过的生活。
20年后,她已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有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家,一个稳定的伴侣,一群法国和意大利文人朋友。
她依然选择回到阿伯丁,回到自己内心未被承认的过去。
这本书没有愤怒和评判,而是充满了诚实、勇气和生长的力量。
从过去的泥沼中爬出来后,愿你依旧有直面过去的勇气。
.
【编辑推荐】
▪英国《卫报》年度图书
▪stylist杂志“十年之书”
▪daily telegraph杂志“年度图书”
▪英国《地铁报》“年度图书”
▪生于贫困,对一位女性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
童年:家暴、...
作者凯里·哈德森出生在阿伯丁,这是当时英国最贫困的城市之一。她的童年并不幸福,贫穷、暴力、残酷充斥着她的全部生活,她有着不负责的亲生父亲和继父,从小被妈妈和外婆带大,去过两次寄养中心,辗转于9所小学、5所高中,遭遇了两次性侵,还堕过两次胎。很难想象,这是她18岁生日前经历过的生活。
20年后,她已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有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家,一个稳定的伴侣,一群法国和意大利文人朋友。
她依然选择回到阿伯丁,回到自己内心未被承认的过去。
这本书没有愤怒和评判,而是充满了诚实、勇气和生长的力量。
从过去的泥沼中爬出来后,愿你依旧有直面过去的勇气。
.
【编辑推荐】
▪英国《卫报》年度图书
▪stylist杂志“十年之书”
▪daily telegraph杂志“年度图书”
▪英国《地铁报》“年度图书”
▪生于贫困,对一位女性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
童年:家暴、居无定所、离开母亲、没有爱、没有安全感
成年:家、伴侣、朋友、旅游、艺术、音乐、电影
二十多年以来,她不敢回望过去。
“我学会了灿烂的笑容和轻松的笑声,这样我才能在这个世界上航行。”
而她,又为什么选择重返故乡阿伯丁?
“我是幸运的那个。过去塑造了今天的我。”
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足迹,拥抱童年的自己。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凯里·哈德森,出生于英国阿伯丁。
她的第一部小说《托尼·霍根抢走了我妈妈之前给我买了一个冰淇淋》获得苏格兰图书最佳处女作奖,曾入围《卫报》第一图书奖、南岸天空艺术奖、绿康乃馨奖、宝丽奖、作家俱乐部第一图书奖和苏格兰十字第一图书奖。获得苏格兰图书最佳处女作奖;第二部小说《渴望》(thirst)获得了费米娜外国小说奖。
目录 · · · · · ·
1.阿伯丁·1980年 /7
2.顺化·2017年 /15
3.阿伯丁·1981年 /24
4.利物浦·2017年 /30
5.阿伯丁·2017年 /42
· · · · · · ()
1.阿伯丁·1980年 /7
2.顺化·2017年 /15
3.阿伯丁·1981年 /24
4.利物浦·2017年 /30
5.阿伯丁·2017年 /42
6.拉脱维亚·2017年/57
7.阿伯丁·1983年 /73
8.利物浦·2018年 /77
9.阿伯丁·2018年 /88
10.坎特伯雷·1986年/109
11.利物浦·2018年/129
12.坎特伯雷·2018年 /131
13.艾尔德里·1987年/139
14.艾尔德里·2018年 /154
15.北希尔兹·1988年/164
16.豪顿勒霍尔·1989年/168
17.豪顿勒霍尔·2018年/183
18.北希尔兹·2018年 /210
19.科特布里奇·1991年 /217
20.科特布里奇·2018年/237
21.大雅茅斯·1995年 /257
22.大雅茅斯·1997年/276
23.大雅茅斯·2018年/295
24.大雅茅斯·1999年/325
25.利物浦·2018年/328
致谢/337
资 讯 /341
·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
-
我以身为工人阶级为荣。在我目前居住的这片社会流动性极强的边缘地带,我怀念曾经那个大家庭带给我的社区归属感。 但我从不以贫穷为荣。真正的贫穷是无处不在、折磨人且毫不掩饰的,往往会使人失去尊严。我从未怀念过贫困带来的痛苦与耻辱、揪心与恐惧,这一点不言而喻,特别是我现在还会经常体验到它带来的“余震”。 虽然现在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发现自己还是无法调和“现在”与“过去”的关系。关于这种令人眩晕的感觉,最贴切的描述是:你既不属于任何地方,也不属于任何人,既无法“回到那里”,也不是真正“身在这里”。我开始相信,出身贫寒并不仅仅是经济或境遇的问题,而是我“逃离”之后仍旧挥之不去的心理与身份认知的问题。 () 3赞2024-10-04 21:55:59 —— 引自章节:前 言/ 1 -
我决定返回阿伯丁,返回我的出生地,返回那个由渔家女组成的母系家族,循着童年走过的那条惊心动魄的漂泊路线:阿伯丁、坎特伯雷、北拉纳克郡、桑德兰、大雅茅斯——和我沿着海岸线追逐鲱鱼和银鲫鱼的祖先走过的路径没有太大区别。但我打算撒网寻觅的是故事与事实。我要将它们一一拆解开来,看看其五脏六腑能够告诉我些什么。 () 3赞2024-10-04 21:55:59 —— 引自章节:前 言/ 1
>
喜欢读"重返阿伯丁"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
56.00元
-
68.00元
短评 · · · · · · ( )
>
重返阿伯丁的书评 · · · · · · (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童年的经历,往往会影响一个人一生。对于从小就生活在阿伯丁的凯里·哈德森来说,也是如此。但,关于在阿伯丁的记忆,是不堪回首的,因为作为她生命的起点,阿伯丁是英国最贫困城市之一,那是一个在她童年记忆中刻下了深深伤痕的地方。 她曾经遭受过校园暴力。当她哭着去找老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佩服英国姑娘凯里·哈德森,她有勇气面对不堪回首的童年,当她摆脱了肥胖,家暴,贫民窟,成为畅销书作家。她选择重新回到人生前二十年,面对深藏内心无法逃离,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凯里·哈德森用一年的时间写了《重返阿伯丁》,这是一部充满勇气的回忆录,一场直面自我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的封底写着:“这本书没有愤怒和评判,而是充满了诚实、勇气和生长的力量。” 好吧,读完了整本书我想至少我自己是不会这样认为的。封底的这种说法就好像读者需要看到一个完美的,不会抱怨的受害人,但我其实只想读到一个真实的声音,哪怕她充满了怨怼。 出生在英国最贫困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读书时遇到过校园霸凌吗?我遇到过。一些不好好学习的孩子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要么打骂,要么侮辱,以此取乐。 我也曾被同学欺负过,他们在我去外面玩球时,把我晾晒的衣服给偷走了,还有一次把我锁在了寝室外面,那一晚上我是在教室里度过的。说实话,我非常瞧不起这些同学... ()>
论坛 · · · ·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
-
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
- (普照)
- (天蝎小猪)
- (如峻峰)
- (安迪合罕大皇帝)
- (没事早点睡)
谁读这本书? · ·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有35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重返阿伯丁的评论:
0 安徽
每次遇到这种自传类的作品,都非常喜欢,也很心疼作者的遭遇。没有人比她更灰姑娘了,从小生活贫穷,居无定所,没有关爱,还被侵犯。但是勇敢的女孩总有打破阴霾,重塑人生的能力,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自己,未来的自己总会变好的。
0 江苏
重回过去伤痛之地,追溯之旅。英国下层阶级的贫困让人目瞪口呆。酗酒滥交青春无处安放
0 天津
凯里·哈德森用一年的时间写了《重返阿伯丁》,这是一部充满勇气的回忆录,一场直面自我的治愈之旅,书中讲述的是故事也是事实。 当被苏格兰电视台的制片人问到“拥有这样的成长是什么感觉?”时,凯里·哈德森会习惯的微笑。在贫穷和混乱中长大,在绝望中充满希望,是她那段过往的心态。 验证了那句“那些打不死你的,终将让你变得强大”的人生名言,苦难成了凯里·哈德森的底色,造就了她的坚强。
0 北京
作者很强大,她从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对很多人来说,这些磨难都是万劫不复的。但是她依旧能够直面这些磨难,走出泥沼,并写出来。 作为读者来说,学到了她的自我疗愈、自我强大之路,她的文字和事迹给了我很多勇气。
0 辽宁
这是一本读完后会让人感到伤心的书。但这份伤心并非全然负面,它更多的是一种共鸣和感动。在这里,我仿佛感受到了她的痛苦与挣扎。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也看到了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最终找到自我救赎的勇气。这种力量让我在面对自己的困境时也能更加坚定和勇敢。
0 湖南
不同国家的制度总是在这类群体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18岁前的凯里拿到了一手烂牌,不负责任的少年父母,家族代际遗传的精神疾病,颠沛流离的断裂生活,我们总是在“还能更糟吗?”的迟疑下读到凯里的生活再次掉进了更差的循环中…但好在她最终还是幸运的,对的选择再加上一些些运气,终于破除魔咒走上了和母亲不同的道路。与日本社会纪实作品相似,本书中也会有许多机会读到不同国家的福利制度,福利组织运作模式等,我尤其喜欢... 不同国家的制度总是在这类群体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18岁前的凯里拿到了一手烂牌,不负责任的少年父母,家族代际遗传的精神疾病,颠沛流离的断裂生活,我们总是在“还能更糟吗?”的迟疑下读到凯里的生活再次掉进了更差的循环中…但好在她最终还是幸运的,对的选择再加上一些些运气,终于破除魔咒走上了和母亲不同的道路。与日本社会纪实作品相似,本书中也会有许多机会读到不同国家的福利制度,福利组织运作模式等,我尤其喜欢这个部分。 ()
0 上海
作者没有被童年时期的遭遇打倒,这些苦难的经历就成为她日后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有些苦难我们无力改变、无法逃避,这时如何看待这些苦难就显得尤为重要。沉溺于受苦的感觉里,可能就会被苦难的感觉所压倒;而换个角度来看所遭受的苦难,这些苦难的经历便成为成长的资源与动力。
0 山东
凯里·哈德森的故事是对生命韧性的最好诠释。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苦难,只要勇敢地面对、诚实地接纳并努力寻找生长的力量,就有可能实现自我救赎和重生。
0 浙江
童年的伤痕往往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看完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用勇气直面童年遭受的苦难! 这是鼓舞人心的一本书,从失败,悲伤的泥潭中爬出来,直面过去的勇气!
0 陕西
小的时候都想离开故乡离开当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心也越来越丰盈和强大,勇敢的回到故乡和不敢面对的那些时候那些场景,那些状况!打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