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原作名: undoing gender
译者:
出版年: 2009-11
页数: 288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isbn: 9787542629630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原作名: undoing gender
译者:
出版年: 2009-11
页数: 288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isbn: 9787542629630
豆瓣评分
8.7
5星
49.6%
4星 38.3%
3星 9.3%
2星 1.3%
1星 1.6%
评价:
-
-
-
已在购书单
内容简介 · · · · · ·
继《性别麻烦》和《身体之重》之后,巴特勒的这部论文集对她自己提出的性别操演观点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开始将对性别的关注点从哲学话语转向现实生活与政治。她针对身体解剖学、美学以及社会与政治等领域对性与性别的各种限定和标准,提出了消解性别这一应对策略。在本书中,她考察了乱伦禁忌的意义和目的、新型亲属关系、性别跨越、双性、性别诊断和变性手术等问题,将对性别规范的批判置于人类生存与延续的框架之内。巴特勒的论述涉及近年来出现的“新性别政治”的各个方面。
消解性别的创作者 · · · · · ·
-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迪斯·巴特勒
1956年出生于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巴特勒是当代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之一,在女性主义批评、性别研究、当代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等学术领域成就卓著,主要著作有《性别麻烦》、《事关紧要的身体》、《消解性别》、《欲望的主体》等。
郭劼
北京大学英语系文学硕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语言文学文化系比较文学专业。研究兴趣包括性别理论、妇女研究、电影理论及明清文学。
目录 · · · · · ·
前言:协同表演
1.在自己身边:性自主权的限度
2.性别制约
3.给人以公正:性别再分配及变性寓言
4.对性别的反诊断
5.亲缘关系总是以异性恋关系为基础的吗?
· · · · · · ()
1.在自己身边:性自主权的限度
2.性别制约
3.给人以公正:性别再分配及变性寓言
4.对性别的反诊断
5.亲缘关系总是以异性恋关系为基础的吗?
· · · · · · ()
前言:协同表演
1.在自己身边:性自主权的限度
2.性别制约
3.给人以公正:性别再分配及变性寓言
4.对性别的反诊断
5.亲缘关系总是以异性恋关系为基础的吗?
6.渴望承认
7.乱伦禁忌的窘境
8.身体的告白
9.性别差异的结束?
10.社会转化问题
11.哲学的“他者”能否发言?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
1.在自己身边:性自主权的限度
2.性别制约
3.给人以公正:性别再分配及变性寓言
4.对性别的反诊断
5.亲缘关系总是以异性恋关系为基础的吗?
6.渴望承认
7.乱伦禁忌的窘境
8.身体的告白
9.性别差异的结束?
10.社会转化问题
11.哲学的“他者”能否发言?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
"消解性别"试读 · · · · · ·
前言:协同表演 1.在自己身边:性自主权的限度 2.性别制约 3.给人以公正:性别再分配及变性寓言 4.对性别的反诊断 5.亲缘关系总是以异性恋关系为基础的吗? 6.渴望承认 7.乱伦禁忌的窘境 8.身体的告白 9.性别差异的结束? 10.社会转化问题 11.哲学的"他者"能否发言?
·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
-
将性别(gender)简化为性/性向(sexuality)的做法在当代酷儿理论内部引出了两个有区别而又相互重叠的关注点:第一个关注点将性/性向和性别分开了,从而得到一个新的性别概念,这种概念并没有假设一个人以哪种特定的方式着手进行性实践,即这个人参与某种性实践,比如肛交,并不说明这个人是哪一种性别。酷儿理论中与此有联系的第二个关注点提出,性别不能被简化为等级制的异性恋,而是在不同的酷儿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实际上,它的二元性在异性恋框架之外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性别本身从内在讲是不稳定的,跨性别生活给性/性向与性别之间的因果决定论观点的崩溃提出了证据。性别和性/性向之间的不一致因而就从两个角度得到了证实:一个试图揭示没有被性别限制的性/性向的可能性,从而打破了将这两个概念绑在一起的简单化的因果观点;一个则试图揭示种种不受霸权异性恋形式决定的性别可能性。 (查看原文) 17赞2020-07-19 20:27:16 —— 引自章节:2.性别制约 -
为什么要写变装表演?这里有个人经历的原因。你要知道,在美国,只有一种方式可以描述我的年轻时代:我是个爱逛酒吧的女同性恋者。我白天读黑格尔,晚上逛同性恋酒吧,而这些酒吧偶尔会举行变装表演。那时,我生活中有些亲戚,我和这些“男孩”间有着某些重要的认同。所以,处在那样的情形中,我在一个社会及政治斗争里经历了一个文化时刻。在那样的时刻,我也经历了性别的某种间接理论化:我很快就意识到,一些所谓的男人可以比我更女性化、更希望女性化。也就是说,我意识到,我面对的是可以被称为女性特质的可转移性。我从来都没有拥有过女性特质。很明显,它属于其他人,而我则乐于成为它的观众。而且我一直更乐于当它的观众,远甚于它在我身上曾经或未来的具体化。 (查看原文) 17赞2020-08-03 19:53:20 —— 引自章节:10.社会转化问题
>
丛书信息 · · · · · ·
(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性别麻烦》《男人之间》《身体之重》《弗洛伊德式的身体》
。
喜欢读"消解性别"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
32.50元
-
21.00元
喜欢读"消解性别"的人也喜欢 · · · · · ·
- 8.8
- 7.9
- 9.3
- 9.1
- 9.1
- 8.4
- 8.7
- 9.1
- 8.8
- 8.1
短评 · · · · · · ( )
/
/
>
消解性别的书评 · · · · · · ( )
undoing genre (2004)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集中了巴特勒关于gender、sex、intex、sexuality和psychoanalysis等的反思。是对《性别麻烦》(gender trouble)一书焦点“性别扮演”(performativity)概念的重新审视和再度提炼。我没有看到全书,但是翻看了她涉及的双性人(intersex)案例。 著名的失败变性人d... ()butler & performative:符号化研究的“单义性”价值缺失
简要评述一些关键问题: 一、首先对butler的性别理论达成一个共识:“性别“本身就是一组符号。并内蕴两个逻辑前件:人化就是符号化;”性别“研究只是关于人的研究。不难发现,其中延续了卡西尔的人的符号化定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皮尔斯“符号=生命”这个说法(此处...
()
【常识读书会】弯曲的直线——性与性别的消解
编者按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历史上是个重要的节点,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伴随着嬉皮士、平权运动和性解放运动在这块复杂的大地上形成一幅光怪陆离的景象。一批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家、活动家在喧闹的中心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出现。他们谈论性,不止于女权。 朱迪斯·巴特...
()
the vulnerability of civilization
in the movie “matrix”, we could see how vulnerable the notion of modern civilization, when one choose to take the red pill and discover society is built merely in cyber-world. unfortunately, the vulnerability of modern civilization is not only seen in mov...
()
需要消解的不仅仅是性别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参与书店活动意外拿到了试读本,作为哲学和女性主义小白聊聊阅读完前五章的整体感受 书中涉及到很多哲学、语义学、法律等的内容,正如前言的标题“协同表演”,性别这个话题并非是孤立的,性别对我们如此熟悉,像是生活的隐喻,透明而强大,链接着所有的一切。如果您有相关领域... ()>
论坛 · · · · · ·
来自 | 1 回应 | 2020-10-22 16:55:35 | |
来自 | 15 回应 | 2012-02-14 20:34:42 | |
来自 | 3 回应 | 2011-12-01 22:31:52 | |
来自 | 2 回应 | 2010-10-18 16:14:34 | |
来自 | 2010-06-29 12:52:29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routledge (2004)8.9分 93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24)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
routledge (2004)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
- (海鹰)
- (爱玛·包法利)
- (呼吸阳光)
- (笑)
-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今天晚上 想读
今天晚上 想读
今天晚上 想读
今天下午 想读
>
>
>
二手市场 · · · · · ·
- (1.00 至 20.00元)
- 有1221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消解性别的评论:
0
结合了gender,sex和psychoanalysis的反思。友邻里貌似有不少butler的脑残粉,可我怎么觉得她说话略晦涩
235
我最近很喜欢把各种事物描述为“不是从来就有的所以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性别也是这样。
3 陕西
消解的不是性别,是女性,三四年前很疑惑undo的含义,读完笑了,理论挺超前,很学术派,深得男权喜爱,实践拖到后脚跟了,完全是献祭性别
5
“如果我不希望对我的承认是局限在某些规范内的,那么,很自然的,我的生存感就取决于逃离那些决定了这种承认的规范的掌控。很可能我的社会归属感会被我选择的这种距离削弱。但是,相对于那些尽管会使我容易获得理解,但也会使我在另一个方向沦陷的规范而言,我无疑宁可被疏远。”是这样,正是这样。
18
全部读懂是奢望,但在理解能力所限内的阅读也收获颇多。继承福柯又未止步于福柯,以对弗洛伊德和拉康的批评引出对异性恋基型的批评,最终对女性主义与哲学学科本身进行反思。沿着“制造性别”与性别表演的路径,巴特勒延续了她对二元性别规范的批判,而同时以更贴近现实的关怀承认个体有时不得不依赖规范来过“可行的生活”;或曰巴特勒对发展多年的酷儿理论进行范式的修正和宏旨的总结,向人本主义回归并重新商榷长期被垄断的“为... 全部读懂是奢望,但在理解能力所限内的阅读也收获颇多。继承福柯又未止步于福柯,以对弗洛伊德和拉康的批评引出对异性恋基型的批评,最终对女性主义与哲学学科本身进行反思。沿着“制造性别”与性别表演的路径,巴特勒延续了她对二元性别规范的批判,而同时以更贴近现实的关怀承认个体有时不得不依赖规范来过“可行的生活”;或曰巴特勒对发展多年的酷儿理论进行范式的修正和宏旨的总结,向人本主义回归并重新商榷长期被垄断的“为人”之标准。虽未详细展开,但巴特勒在多处引介并展望了身体社会学与跨性别哲学的可能性;书中对现实案例和文艺作品的分析也颇具洞察力。酷儿理论的后现代性体现在对“人”的可能性和身体之脆弱的承认,保持批判意味着承认可能性之首要地位,因为无论对于新性别政治还是民主制度本身,对可能性的执着都是其得以存续的根基。 ()
0 广东
译文看得人云里雾里……有条件还是看英原版吧,中间那一大部分讲解跨性别人群的读得颇不耐烦,感觉是对拿跨模糊女人失权的文化pstd了,我不反跨也不想当团结派,唉,觉得这阶段的论点基本是为德里达背书……
0 上海
几年前读过几章,今天又把乱伦禁忌这篇过了遍,发现butler对“合法性”这个词的理解非常奇怪:虽然规范性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文化现象,但合法性却是先天的,对异性恋亲缘制度的反抗是对压迫合法性的反抗。暂时不确定是不是翻译问题,但这个清奇思路就是用魔法对抗魔法。
0 河南
看性别麻烦时所产生的一些不解和疑问终于得到了解答,但新的不解也随之而来。希望看第二遍的时候可以找到答案。
0 海南
身体是政治和社会运行的场所,生理性别也就是社会性别。这一观点延续前作。“性别制约”主要是从人作为主体的角度来看性别的社会建构,也就是说人依赖于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周围的环境所形成的社会规范确立自我定位,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性别消解后人的无所归依感。对变性者的性别身份紊乱诊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二元性别建构依然在发挥压倒性的作用。变性所产生的性别再分配以及争取同性恋婚姻合法,是性别身份紊乱的人想要进入到性别规范... 身体是政治和社会运行的场所,生理性别也就是社会性别。这一观点延续前作。“性别制约”主要是从人作为主体的角度来看性别的社会建构,也就是说人依赖于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周围的环境所形成的社会规范确立自我定位,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性别消解后人的无所归依感。对变性者的性别身份紊乱诊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二元性别建构依然在发挥压倒性的作用。变性所产生的性别再分配以及争取同性恋婚姻合法,是性别身份紊乱的人想要进入到性别规范内的一种欲望的呈现。喜欢关于跨性别者和同性恋的性心理和精神分析,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
0 湖南
从操演到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