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大卫·格雷伯
/
[英] 大卫·温格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副标题: 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 原作名: the dawn of everything : a new history of humanity 译者:
/
出版年: 2024-9 页数: 560 定价: 12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智慧宫 isbn: 9787522527949
大卫·温格罗(david wengrow),伦敦大学学院比较考古学教授,曾在非洲和中东多地从事考古发掘工作。他在牛津大学接受考古学和人类学训练,并在那里担任初级研究员,还曾在沃伯格研究所、弗莱堡大学和纽约大学艺术学院任访问学者。著有《何以文明:古代近东与西方的未来》(what makes civilization: the ancient near east & the future of the west)和《怪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monsters)...
大卫·温格罗(david wengrow),伦敦大学学院比较考古学教授,曾在非洲和中东多地从事考古发掘工作。他在牛津大学接受考古学和人类学训练,并在那里担任初级研究员,还曾在沃伯格研究所、弗莱堡大学和纽约大学艺术学院任访问学者。著有《何以文明:古代近东与西方的未来》(what makes civilization: the ancient near east & the future of the west)和《怪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monsters)。
now, we should be clear here: social theory, always, necessarily, involves a bit of simplification. for instance, almost any human action might be said to have a political aspect, an economic aspect, a psycho-sexual aspect and so forth. social theory is largely a game of make-believe in which we pretend, just for the sake of argument, that there's just one thing going on: essentially, we reduce everything to a cartoon so as to be able to detect patterns that would be otherwise invisible. as a result, all real progress in social science has been rooted in the courage to say things that are, in the final analysis, slightly ridiculous: the work of karl marx, sigmund frued or claude levi-strauss being only particular salient cases in point. one must simplify the world to discover something new... (查看原文)
2赞2022-03-16 06:47:14
—— 引自第75页
if human beings, through most of our history, have moved back and forth fluidly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arrangements, assembling and dismantling hierarchies on a regular basis, maybe the real question should be ‘how did we get stuck?’ how did we end up in one single mode? how did we lose that political self-consciousness, once so typical of our species? how did we come to treat eminence and subservience not as temporary expedients, or even the pomp and circumstance of some kind of grand seasonal theatre, but as inescapable elements of the human condition? if we started out just playing games, at what point did we forget that we were playing? (查看原文)
第一章总结: 作者的目的是重新书写人类历史,改写目前通行但错误的叙述和叙述逻辑,改写盛行的以不平等 (inequality) 为开端发问的人类历史思考与叙述方式。 目前大历史的主流叙述其实都在一个错误的设问下展开,即探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 (what is the origin of inequality)...
()
2 2024-10-16 10:18:07 广东
引用网友的评论。 两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大哉问:如今,人类是如何地堕入到依靠暴力、支配关系来运作的境地的?他们明确地质疑目的论,反向质疑如今人类普遍采取的社会组织模式:国家。其实从斯科特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到一种对“普世主义”“西方中心论”“农业中心论”“历史进步学说”“进化论”等主流思想的驳斥,所以“人类新史”的提法不未过,但从全书来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类现实如此的境况,逼着反叛者们既要从... 引用网友的评论。 两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大哉问:如今,人类是如何地堕入到依靠暴力、支配关系来运作的境地的?他们明确地质疑目的论,反向质疑如今人类普遍采取的社会组织模式:国家。其实从斯科特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到一种对“普世主义”“西方中心论”“农业中心论”“历史进步学说”“进化论”等主流思想的驳斥,所以“人类新史”的提法不未过,但从全书来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类现实如此的境况,逼着反叛者们既要从考古现场寻找佐证,又要通过建构好的理论发动新的社会运动,可以预见,这个过程将会相当漫长,但值得期待。 ()
6 2024-09-13 20:49:55 北京
支撑现状的所谓“野蛮人的神话”与数不清的假设,实际上基于殖民历史上原住民那些遭遇了采借甚至歪曲的思想资源和政治主张。而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这都是虚假的。由此,要理解这些被尘封的资源,必须要拉长时间尺度,认真审视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诸多社会与政治的可能:“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一个神话式的虚假问题,因为我们祖辈的设计与以”游戏“方式实践的社会更具想象力。几处基础性的概念(暴力、信息与魅力的支配类型,随时迁... 支撑现状的所谓“野蛮人的神话”与数不清的假设,实际上基于殖民历史上原住民那些遭遇了采借甚至歪曲的思想资源和政治主张。而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这都是虚假的。由此,要理解这些被尘封的资源,必须要拉长时间尺度,认真审视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诸多社会与政治的可能:“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一个神话式的虚假问题,因为我们祖辈的设计与以”游戏“方式实践的社会更具想象力。几处基础性的概念(暴力、信息与魅力的支配类型,随时迁徙、不受支配与构想制度的三种自由理想型,支配与照护的一体两面,神性王权与神圣王权的构成性矛盾)看上去不新鲜,但当放到具体的材料中时仍不得不佩服两位david的分析能力。或许人类确实是在奔向枷锁,但那不是因为命运,而是因为笃信神话和缺乏历史上的想象力。人类学正是帮助我们学习并拾回想象力的知识。 ()
3 2024-09-24 16:24:59 云南
【初步评价】翻译细节还是做得不够好。p087:“尽管列维-斯特劳斯后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人类学家,也许是法国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但是他早期关于南比夸拉领袖特质的文章几乎瞬间石沉大海。”放在中文书写表达的语境中,确定这译出来的不是杂糅式的病句吗?新书刚到手,随便一翻就看到了这句读起来令人别扭的句子(句子根本就不通顺,建议觉得没问题的多读几遍)。翻译的时候,至少要符合中文阅读的习惯(英文可以把长、短句杂... 【初步评价】翻译细节还是做得不够好。p087:“尽管列维-斯特劳斯后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人类学家,也许是法国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但是他早期关于南比夸拉领袖特质的文章几乎瞬间石沉大海。”放在中文书写表达的语境中,确定这译出来的不是杂糅式的病句吗?新书刚到手,随便一翻就看到了这句读起来令人别扭的句子(句子根本就不通顺,建议觉得没问题的多读几遍)。翻译的时候,至少要符合中文阅读的习惯(英文可以把长、短句杂糅为一个更大的句子,但中文没有或者很少有这种“东拉西扯”的习惯)。结合英文原句,这句话明明可以这样处理:“尽管列维-斯特劳斯后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人类学家——也许还是法国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仅仅补充、说明前半句)——但是他早期关于南比夸拉领袖特质的文章几乎瞬间石沉大海。”知道翻译不易,三星鼓励吧。 ()
33 2024-09-08 08:58:58 上海
以通俗读物的标准来说,本书写得非常啰嗦,经常只管挖坑不管填式东拉西扯,看得很烦躁,阅读流畅性远不如它批评的《人类简史》或《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但两位作者本就无意建构一套新的大历史叙事,他们不断质疑实际上出于偏见而简化抽象的分类概念与线性发展“神话”,重新审视史料并提问:为什么我们被“困在”不正义的支配结构中?书中列举的材料非常丰富,令人浮想联翩,女性主义者、伪史论支持者甚或环世界玩家似乎都可从中找... 以通俗读物的标准来说,本书写得非常啰嗦,经常只管挖坑不管填式东拉西扯,看得很烦躁,阅读流畅性远不如它批评的《人类简史》或《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但两位作者本就无意建构一套新的大历史叙事,他们不断质疑实际上出于偏见而简化抽象的分类概念与线性发展“神话”,重新审视史料并提问:为什么我们被“困在”不正义的支配结构中?书中列举的材料非常丰富,令人浮想联翩,女性主义者、伪史论支持者甚或环世界玩家似乎都可从中找到灵感。 更喜欢繁体版译名《万事揭晓》——人类历史的开创者不是同质化的沿单一“进步”路线滚动的“自动装置”,或随波逐流由任意文化元素随机拼接而成的“盲目机器”,而是从一开始就拥有充分政治自觉,勇于发明、借鉴、反思并拒斥不同技术、体制与文化,不断自我决定与再创造以期获得“自由”的能动生物。 ()
5 2024-09-22 10:02:38 四川
这本书读起来确实不轻松,但真是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两位作者像是在邀请我们参与一场关于人类自由和可能性的深刻对话,讲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我相信人类在诞生之初和文明发展过程中,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创造更自由的世界的能力。他们用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眼光,挖掘出了那些在经典大历史叙事中被忽略的东西。有一点我很赞同,不要简化人性的复杂和矛盾,给我们展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人类祖先形象,不是单纯的善良,也不... 这本书读起来确实不轻松,但真是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两位作者像是在邀请我们参与一场关于人类自由和可能性的深刻对话,讲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我相信人类在诞生之初和文明发展过程中,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创造更自由的世界的能力。他们用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眼光,挖掘出了那些在经典大历史叙事中被忽略的东西。有一点我很赞同,不要简化人性的复杂和矛盾,给我们展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人类祖先形象,不是单纯的善良,也不是单纯的恶,像霍布斯或者黑暗森林描绘的那种。这本书就很有点虚构乌托邦的感觉,而且想象力恒丰富,作为科幻迷,可以从里面获取设计新的人类或外星文明的灵感。 ()
1 2024-10-18 16:27:32 北京
初看本书有点摸不清头脑的,可以先看长评区王紫的“一身反骨,破晓万古”,总结得很好:(作者)认为人类没有一种单一的原始状态,没有既定的单线程的社会演进,没有所谓农业革命,农业并没有导致城市诞生,城市并没有创造君主制,君主国家也没有创造官僚制;现代民主和启蒙精神更不是欧洲内生发展出来的,而是北美原住民在绕开了以上所有进化论的陷阱之后,欧洲人才在其平等主义的影响下塑造而出。
0 2024-10-18 14:47:40 北京
很全面
0 2024-10-17 07:41:50 广东
◎入选本人年度失望书籍 ◎全书正文只有7张图片(几乎都是地图),一张表格都没有(没记错的话) ◎作者野心很大,挑战了多个领域的大牛。显然,作者在本书中并没有展现出他具备了这种能力。 ◎作者最想批判的观点是:认为社会的进步必须经过一系列演化阶段。 ◎我不反对作者的中心思想,只是他表达太不清晰、太啰嗦。 ◎作者最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既然没有进步,为何落后有时要被挨打。 ◎论证过程有点问题。有时候他会长篇... ◎入选本人年度失望书籍 ◎全书正文只有7张图片(几乎都是地图),一张表格都没有(没记错的话) ◎作者野心很大,挑战了多个领域的大牛。显然,作者在本书中并没有展现出他具备了这种能力。 ◎作者最想批判的观点是:认为社会的进步必须经过一系列演化阶段。 ◎我不反对作者的中心思想,只是他表达太不清晰、太啰嗦。 ◎作者最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既然没有进步,为何落后有时要被挨打。 ◎论证过程有点问题。有时候他会长篇大论讲一个故事、例子,突然就来一句“证据表明”,就完事了。 ()
1 2024-10-16 19:23:52 北京
好像是读过的第一本考古学相关的书。那种破除一切古往今来被奉为圭臬的卢梭和霍布斯的所谓真理的束缚,然后提出一条完全崭新的充分考虑了人的主体性和对自由追求的思维路径这本身就很称得上伟大了,更不必说书中梳理了多么翔实的史料以支撑结论。(虽然不得不承认对历史的部分还是有点读不进去但是我爱格雷伯嗯嗯。
2 2024-10-16 10:18:07 广东
引用网友的评论。 两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大哉问:如今,人类是如何地堕入到依靠暴力、支配关系来运作的境地的?他们明确地质疑目的论,反向质疑如今人类普遍采取的社会组织模式:国家。其实从斯科特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到一种对“普世主义”“西方中心论”“农业中心论”“历史进步学说”“进化论”等主流思想的驳斥,所以“人类新史”的提法不未过,但从全书来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类现实如此的境况,逼着反叛者们既要从... 引用网友的评论。 两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大哉问:如今,人类是如何地堕入到依靠暴力、支配关系来运作的境地的?他们明确地质疑目的论,反向质疑如今人类普遍采取的社会组织模式:国家。其实从斯科特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到一种对“普世主义”“西方中心论”“农业中心论”“历史进步学说”“进化论”等主流思想的驳斥,所以“人类新史”的提法不未过,但从全书来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类现实如此的境况,逼着反叛者们既要从考古现场寻找佐证,又要通过建构好的理论发动新的社会运动,可以预见,这个过程将会相当漫长,但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