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所描写的内容,是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开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试探的百年,时间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开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到1735年,清朝早期的开放如何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的。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到1840年,这个时期的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作者简介 · · · · · ·
郭建龙,自由作家,社会观察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近十年来,实地探访几乎整个中国以及非洲、欧洲、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数十个国家,用游走的方式观察和记录世界。善于从不同的宗教、文化根源入手,多视角叩问地域文化,带领读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穿梭,透视千年文明的兴衰存亡。已出版历史畅销书《汴京之围》《盛世的崩塌》《丝绸之路大历史》、“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历史游记《穿越非洲两百年》《穿越百年中东》《失落的世界》等。译有甲骨文丛书《一把海贝: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墨洛温王朝:创建与变革》等。
目录 · · · · · ·
失去的三百年 1
楔子 洋人翻译告御状(1759) 5
一条小船的冒险之旅 5
乾隆时期的外贸规则 8
宁波的贸易尝试 10
原来如此 13
· · · · · · ()
楔子 洋人翻译告御状(1759) 5
一条小船的冒险之旅 5
乾隆时期的外贸规则 8
宁波的贸易尝试 10
原来如此 13
· · · · · · ()
失去的三百年 1
楔子 洋人翻译告御状(1759) 5
一条小船的冒险之旅 5
乾隆时期的外贸规则 8
宁波的贸易尝试 10
原来如此 13
擒拿汉奸案 19
真正的分歧 22
第一部 百年试探(1516-1644) 25
第一章 从耀兵到锁国(1516-1567) 25
第一个来自西方的使节 25
元朝的遗产 31
封闭的帝国 33
朝贡式贸易 36
第二章 隆庆开关(1567-1583) 39
无法禁绝的海外华人 39
无力禁止的葡萄牙贸易 40
隆庆开关 44
竞逐东南亚 47
晚明对西方的认知 51
矿税之祸 54
第三章 利玛窦和徐光启(1583-1622) 57
两位文人的经历 57
利玛窦的进京之路 59
科学传教策略 63
中国第二次大翻译运动 65
保守派的第一次反扑 72
第四章 战争与枪炮(1622-1644) 77
满洲战争的转变 77
无可奈何花落去 80
西洋科学在中国 82
被遗弃的海外华人 84
荷兰占领台湾 87
新势力英格兰 88
第二部 在希望与失望中跌宕的百年(1644-1735) 91
第五章 换代时期的传教士与割据者(1644-1683) 91
南明皇室的西教化 91
明清换代时期的传教士 93
郑一官的事业 96
海禁政策和澳门的选择 99
台湾:海洋帝国的根基 102
换代时期的国家押宝 104
郑氏集团的覆灭 107
第六章 黄金时代(1644-1716) 110
汤若望的沉浮 110
康熙皇帝与南怀仁 115
科学的黄金时代 118
满清时代的北方国际关系 123
尼布楚条约 126
一半中国的回归 131
第七章 帝王与教皇(1683-1722) 137
中俄“朝贡”贸易 137
东正教的北方教团 140
冲突不断的北方贸易 142
南方的四口通商 146
与天主教的争执 150
英吉利的崛起 157
华商的艰难 162
第八章 强人皇帝的紧缩(1722-1735) 166
雍正上台与禁止天主教 166
阴谋论下的国际关系 168
皇帝关注下的内亚 172
恰克图条约 175
第一个正式的中国使团 178
第三部 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1735-1840) 182
第九章 乾隆皇帝:盛世闭锁(1735-1796) 182
葡萄牙使节见乾隆 182
准噶尔的灭亡 184
帝国圈战争 187
北方的贸易 190
一口通商时代 192
与皇帝无关的华人世纪 195
美利坚的到来 199
马戛尔尼:盛世的最后一瞥 202
第十章 孱弱的军事,强硬的姿态(1796-1820) 209
西山的动荡 209
海盗时代的起落 212
戈洛夫金:被迫返回的使节 218
阿美士德:英国人最后的尝试 224
第十一章 战争是仅剩的可能性(1802-1840) 228
英国人觊觎澳门 228
鸦片由来 232
鸦片“冷战”和伶仃模式 236
当国家主义面对个人主义 241
破产的十三行 245
鸦片战争前的最后一瞥 250
结论 失去的三百年 256
后记 260
附录 262
晚明两广总督表 262
前清广东督抚表 264
明末中国各省教会发展情况 269
历届东正教驻京使团 271
参考书籍 273
中国史书 273
中国资料 273
中国研究 274
外国资料 274
外国研究 275
· · · · · · ()
楔子 洋人翻译告御状(1759) 5
一条小船的冒险之旅 5
乾隆时期的外贸规则 8
宁波的贸易尝试 10
原来如此 13
擒拿汉奸案 19
真正的分歧 22
第一部 百年试探(1516-1644) 25
第一章 从耀兵到锁国(1516-1567) 25
第一个来自西方的使节 25
元朝的遗产 31
封闭的帝国 33
朝贡式贸易 36
第二章 隆庆开关(1567-1583) 39
无法禁绝的海外华人 39
无力禁止的葡萄牙贸易 40
隆庆开关 44
竞逐东南亚 47
晚明对西方的认知 51
矿税之祸 54
第三章 利玛窦和徐光启(1583-1622) 57
两位文人的经历 57
利玛窦的进京之路 59
科学传教策略 63
中国第二次大翻译运动 65
保守派的第一次反扑 72
第四章 战争与枪炮(1622-1644) 77
满洲战争的转变 77
无可奈何花落去 80
西洋科学在中国 82
被遗弃的海外华人 84
荷兰占领台湾 87
新势力英格兰 88
第二部 在希望与失望中跌宕的百年(1644-1735) 91
第五章 换代时期的传教士与割据者(1644-1683) 91
南明皇室的西教化 91
明清换代时期的传教士 93
郑一官的事业 96
海禁政策和澳门的选择 99
台湾:海洋帝国的根基 102
换代时期的国家押宝 104
郑氏集团的覆灭 107
第六章 黄金时代(1644-1716) 110
汤若望的沉浮 110
康熙皇帝与南怀仁 115
科学的黄金时代 118
满清时代的北方国际关系 123
尼布楚条约 126
一半中国的回归 131
第七章 帝王与教皇(1683-1722) 137
中俄“朝贡”贸易 137
东正教的北方教团 140
冲突不断的北方贸易 142
南方的四口通商 146
与天主教的争执 150
英吉利的崛起 157
华商的艰难 162
第八章 强人皇帝的紧缩(1722-1735) 166
雍正上台与禁止天主教 166
阴谋论下的国际关系 168
皇帝关注下的内亚 172
恰克图条约 175
第一个正式的中国使团 178
第三部 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1735-1840) 182
第九章 乾隆皇帝:盛世闭锁(1735-1796) 182
葡萄牙使节见乾隆 182
准噶尔的灭亡 184
帝国圈战争 187
北方的贸易 190
一口通商时代 192
与皇帝无关的华人世纪 195
美利坚的到来 199
马戛尔尼:盛世的最后一瞥 202
第十章 孱弱的军事,强硬的姿态(1796-1820) 209
西山的动荡 209
海盗时代的起落 212
戈洛夫金:被迫返回的使节 218
阿美士德:英国人最后的尝试 224
第十一章 战争是仅剩的可能性(1802-1840) 228
英国人觊觎澳门 228
鸦片由来 232
鸦片“冷战”和伶仃模式 236
当国家主义面对个人主义 241
破产的十三行 245
鸦片战争前的最后一瞥 250
结论 失去的三百年 256
后记 260
附录 262
晚明两广总督表 262
前清广东督抚表 264
明末中国各省教会发展情况 269
历届东正教驻京使团 271
参考书籍 273
中国史书 273
中国资料 273
中国研究 274
外国资料 274
外国研究 275
·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经纬度丛书(共44册),
这套丛书还有
《埃及7000年》《大宋繁华》《脆弱的国度》《圣殿骑士团:从神坛跌落尘埃》《帝国经济风暴:大清帝国最后70年》
等
。
喜欢读"失去的三百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
41.40元
-
65.40元
-
76.80元
-
76.80元
喜欢读"失去的三百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失去的三百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1 条 )
这个作家的书我都极力不推荐,存在历史错误和盲目结论
这本书用少得可怜的史实 讲故事模式,成功加深了人们对闭关锁国的刻板印象。在这里,仅列举几条以供参考。 第一,乾隆二十二年实行所谓广州一口通商,是指西方贸易限制在广州,而上海、宁波、厦门仍然对接日本、琉球和西班牙的贸易。四个通商口岸是长期存在的,没有关闭。 第二...
()
睁开眼吧,大胆看吧,(1526-1840)这300年间失去了什么
郭建龙,在历史书写上,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与人》、《盛世的崩塌:盛唐与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战争与诗》…他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实地探访与古藉探寻结合,视野广阔锐利,每读之下,总有新意。 《失去的3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中国的开放...
()
很多人都觉得,封建时期的古代中国一直都很封闭,对外不开放,因此也导致了在近现代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落后于世界,国力衰弱。 其实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经济开放繁荣的国度。强盛开放的汉唐时代曾让中国傲立于世界,也成为中国人的代称。 还有汉朝发展蓬...
()
郭建龙真是一位天生的写作者,他写作简直跟春蚕吐丝一样,蚕吃桑叶,他吃的是书。写历史需要阅读大量的史料,不仅要进行重新梳理,还要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观点,郭建龙不仅勤奋,也非常有慧眼。 像郭建龙以前的作品一样,《失去的三百年》依然保持了同样的厚度和体量,甚至连书的...
()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闭关锁国”一词,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国门的紧锁与对外交流的全面中断。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明末至晚清这长达三百年的历史时,会发现这段时期的真实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 那时的中国,并未一成不变地沉浸在自我封闭之中,而是经历了一段曲折...
()
中国是如何与西方拉开差距的?在郭建龙的新作《失去的300年》中,作者通过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带我们重新审视这让人叹息的300年。 或许你会说,不就是明清“闭关锁国”嘛!此言差矣,明清其实并未完全闭锁,但当时世界都处于大发展阶段,西方以“走出家门”,四处“探险”为...
()
明清两朝,三百多年的外交态度,不能简单的用“闭关锁国”来形容。这中间,外国人曾数次的来到中国,试图敲开这扇神秘又富饶的东方之门。这些外国人,来访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使节,朝贡,传教士。我们可以透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来了解当时明清两朝的外交态度。 一,使节,贸易需...
()
一说到晚清,尤其是对待西方的看法和政策,我们一般的观念里,都认为是闭关锁国,骨子里的傲慢,天朝上国的礼仪和尊严让老旧帝国摇摇欲坠,而对于西方的坚船利炮,仿佛视而不见,那么这些个闭关锁国的政策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曾几何时,我们的航海技术也是世界领先的,明代郑和...
()
这是第二次读郭建龙老师的书,此后应会继续追更,也会补上以前错过的。之前看郭老师在直播间和另外两位历史学者对话直播,什么感觉呢?血液中冷却的东西被唤醒,从冷冰冰直达沸腾。郭老师直播时的状态轻声慢语,和书中行文观感一致。动作很轻,抛出的观点却够犀利。 他的书,对...
()
书评内容如上图。 同时,也在想如果没有失去这三百年,我们现在怎么样?或许还是世界第一?当满足了物欲满足以后之后,精神文明的空虚,会不会出现其他问题呢?我想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无论过了多久,都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启示。 感谢这次鉴书活动抽中,若非不是这样的活...
()
> 更多书评 51篇
论坛 · · · · · ·
来自 | 2024-09-27 19:09:46 | ||
来自 | 2024-09-22 15:52:39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
-
预售
在线试读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
- (思郁)
- (把噗)
- (与影牵手)
- (普照)
- (如峻峰)
谁读这本书? · · · · · ·
27分钟前 想读
31分钟前 想读
2小时前 在读
>
>
>
二手市场 · · · · · ·
- 有153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失去的三百年的评论:
0 2024-10-04 20:03:38 北京
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公元1840年的对外开放为止,中间有着漫长的三百多年时光。在这三百多年里,中国已经和海外有了一定的交流,但为什么三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不仅没有迎头赶上,反而最终形成了封闭,和世界隔绝了呢?读完这本《失去的三百年》,我们会找到答案。
0 2024-09-19 11:14:19 湖南
本书描写的是从地里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年里,中国从兴盛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的得失与经验教训
0 2024-10-07 23:53:47 北京
终于有人写这了。我前几年陆续看了几本大航海时代的书,发现之前说的闭关锁国的确太粗糙了。151几年葡萄牙人都到中国了,那时就有了双屿、月港等繁荣的对外贸易,有了第一波大翻译和西学东渐。明清易代后有康熙重用传教士,广州、恰克图也一直通商等,但是到了18几几年已经完全不了解世界了。 最后总结了几点原因:1、异族统治,清代官员和知识分子几乎没有自主性,和明朝晚期差别太大了;2、泱泱大国看起来人很多,但都... 终于有人写这了。我前几年陆续看了几本大航海时代的书,发现之前说的闭关锁国的确太粗糙了。151几年葡萄牙人都到中国了,那时就有了双屿、月港等繁荣的对外贸易,有了第一波大翻译和西学东渐。明清易代后有康熙重用传教士,广州、恰克图也一直通商等,但是到了18几几年已经完全不了解世界了。 最后总结了几点原因:1、异族统治,清代官员和知识分子几乎没有自主性,和明朝晚期差别太大了;2、泱泱大国看起来人很多,但都是低人权,“人”数未必比得上欧洲小国;3、最关键的是permission和permissionless,仅有的一点开放和贸易是permission的,随时被逆转。 ()
1 2024-09-29 15:44:25 江苏
与历史发明院各展奇观。
1 2024-10-12 15:22:04 广东
看得好晕
0 2024-10-17 12:49:28 黑龙江
浩浩荡荡,从封闭到开放,再从开放到封闭。历史是一个轮回,我们永远在不断地重复。
0 2024-10-16 23:22:24 江苏
清朝的历史教训对今天的社会具有启示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和企业的进步,都离不开信息的开放和自由流通。如果决策者只听取自己想听的信息,忽视真实的外部世界,国家和企业就都可能陷入自我封闭的困境。郭建龙老师通过对清朝历史的分析,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信息的敏锐和开放,避免重蹈覆辙。
0 2024-10-15 18:25:49 贵州
从《失去的三百年》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开放是历史的主流和趋势,封闭只会导致落后和挨打。只有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姿态,积极学习借鉴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 2024-10-15 16:51:13 四川
经纬度系列丛书又出重磅中国史了,郭建龙历史书系最新力作《失去的三百年》,以宏观视野 微观切入,着力探讨地理大发现后三百年间中国的开放与封闭之路。看完这部历史专著,我们会发现,近代中国的没落并不仅仅是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晚清开始,这一历史进程的开始,要追溯到明朝正德、嘉靖年间。
0 2024-10-15 09:09:35 北京
明朝海禁是十四世纪起明朝政府对海事的一系列限制政策。明初朱元璋为巩固海防、防倭寇及杜绝民间与反明势力勾结,立下 “不许寸板下海” 祖训。永乐后因倭寇横行,海禁再被强化。虽